功利的“道德银行”映射式微的道德

时间:2011-06-15 13:52   来源:燕赵晚报
  “我有几个同学道德币不够10个,为了今年能得到奖学金,他们今天统统去献血,这样就可以凑足10个道德币。道德银行的初衷是为了让同学多做善事,而现在怎么感觉是在逼着大家做好事一样?”近日,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一名网名为“Fredickson”的大学生,在微博上对该校的“道德银行”提出了质疑。(6月14日《长沙晚报》)

  其实,早在2007年10月,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就已成立湖南省高校第一家“道德银行”,推行了有“约束性”的考评管理机制。而“道德银行”的始创更可追溯至2002年1月,其时,长沙市岳麓区望月湖社区创建了全国首家“道德银行”。此后,全国各地不断有新的“道德银行”开张。

  但是,当功利与道德联姻,质疑也随之而来。功利的“道德银行”映射了日渐式微的道德,却也反映了人们对公共道德秩序的追求。它的出现,正是人们内心渴望道德回归的一种外在体现。它通过一种激励的方式,营造一种道德追求的氛围,即让每个人都做有道德的人,并发自内心地、自觉地实现自己的追求,从而提高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准。

  平心而论,我们不可能指望每个人都能成为道德的圣人。因此,要想让道德成为一种全民自觉,让道德成为助推社会文明进步的力量,就绝不能只是靠纸上谈兵,或者靠口诛笔伐的鞭笞。事实上,在“道德银行”激励作用下,当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活动中,通过做义工积累道德币。

  我们相信,功利的“道德银行”必定可以促使一批行善者由最初的单纯追求功利,转化为一种自觉行为。当然,这其中,弄虚作假、将行善仅仅作为一种牟利手段的现象并不少见,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完善考评机制,更多的注重精神层面的激励作用。但我们也应意识到,要想提高全民道德水准,光靠“道德银行”明显不够,因为“道德银行”本身只是方式的一种或一部分。(禹海君)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