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要限塑,主要在于塑料购物袋是易损易耗品,大多数人习惯一次性使用,造成使用量大、回收处理难的局面,直接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特别是超薄塑料购物袋,使用时极易破损,没有重复利用的价值,且常被随意丢弃,漂浮空中,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
针对这一问题,3年前“限塑令”开始施行。来自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实施3年来,我国主要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年使用量减少240亿个以上,累计减少塑料消耗60万吨,相当于节约石油360万吨,折合标准煤500多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00多万吨。
然而,今年4—5月,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在对北京10家连锁超市、10家批发市场的塑料袋质量和销售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塑料袋市场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生产企业轻视政策法规,唯利是图、顶风作案。一些投机的小企业不甘放弃超薄塑料袋生产的高利润,甚至蹑手蹑脚在夜里搞生产。
二是农贸市场规模较大且交易灵活,往往出现查得紧藏得严、查得快闪得快等故意躲避现象,市场上超薄塑料袋使用量仍然很大。
三是执法部门跑得不勤、查得不严,使一些商户侥幸成为漏网之鱼。不法企业随之效仿,不正之风愈演愈烈。
四是消费者的环保意识不强。“限塑令”的初衷是鼓励重复利用塑料袋,但我们发现,一些在超市购买了塑料袋的消费者,回家就只是用来装垃圾。原本能重复利用的塑料袋只使用一次就被当做垃圾袋,这无形中加重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厚塑料袋通常更难降解,这样的做法与“限塑令”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驰。
就目前的形势看来,单纯依靠塑料购物袋收费还不足以解决环境污染等问题。塑料购物袋并不是环境污染的真凶,缺乏良好的消费习惯以及落后的垃圾管理和处理方式,才是造成白色污染的根本原因。
要解决塑料袋污染问题,首当其冲应尽快建立一套既能限制塑料购物袋生产,又能控制塑料购物袋使用量的约束机制,以减轻过多的污染治理费用负担。
其次,要限制塑料袋的使用范围,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规范生产厂家和使用者的行为,遏制滥产滥用、乱扔乱堆等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劣质塑料袋的地下黑工厂、黑市场,不合格的塑料袋严禁进入市场。
第三,应提倡“绿色消费”,提倡“少用一点,回收一点,降解一点,替代一点”的消费方式,使消费者养成少用或重复使用购物袋的良好习惯。
同时,希望有关科研机构能够进行资源整合,联合开发研制出功能良好、价格适中,又不会污染环境或污染较少的替代产品。
此外,要尽快建立垃圾资源化系统,对废弃塑料进行合理处理和再生利用,形成“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产业化”的垃圾处理运行机制,实现塑料制品的生产—使用—回收—再生的良性循环。(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 董金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