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强制推行垃圾“实名制”

时间:2011-06-01 15:19   来源:红网

  从去年起,杭州开始尝试推行垃圾“实名制”。在小区楼道下回收厨房垃圾的垃圾桶里,绿色塑料袋上标明了每袋垃圾的门牌号。居民每天扔垃圾时,旁边还有专人验收打分,得分情况定期公示。有部分居民并不喜欢这种做法,他们认为“实名制存在泄露居民隐私的风险”。(新华网5月27日)

  垃圾分类在我国一些城市运作了多年,大多形同虚设,而杭州的成绩也好不到哪里去。细看相关报道,在杭州尝试推行垃圾“实名制”的小区只是个案——以东平巷社区为代表。推行垃圾“实名制”看起来有强烈的强制色彩,其实搞得很温柔,首先实名制是建立在居民自愿的基础上,不想参加打分的家庭可以不参加。其次只针对厨房垃圾推行实名制,大家吃的东西都差不多,不至于会对居民隐私权造成很大影响。而且,垃圾分类专管员在给居民打分的时候只需要打开厨房垃圾专用袋简单查看一下就能做出判断,不准确就提个醒,准确就有小奖励。

  相比之下,一些发达国家在垃圾分类方面采取的措施则要严格得多。在德国、日本、美国,如果不进行垃圾分类,可能会被举报、被垃圾公司调查、被罚款、被邻居看不起。

  杭州推行垃圾“实名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正处在尝试的阶段。我以为重要的看点是设立了垃圾分类专管员,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然而,垃圾分类专管员如果长期只管查看厨房垃圾专用袋,就显不出设立这个岗位的必要性。东平巷社区垃圾分类在试点两个月以后,居民的厨房垃圾专用袋中就不大能发现其他垃圾了,准确率达90%以上。在此基础上,垃圾“实名制”面临两种选择,一是进一步深化,将其他生活垃圾也纳入实名制,但这将真正遭遇泄露居民隐私风险的压力。另一种选择是,对于推行“实名制”不要太老实,见好就收。从相关报道看,当地有关部门没有将垃圾“实名制”推行到底的意思,只是作为一种过渡手段,“其目的还是在于对垃圾分类进行宣传教育”。

  那么,“实名制”完成“过渡手段”使命之后,垃圾分类专管员会不会失业呢?应该不会,毕竟,垃圾分类教育和监督是一项长期工作。在垃圾分类十分精细的日本,尚有许多一辈子分类不清的公民。我国要想在短时期内达到发达国家的垃圾分类水平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从小区设立垃圾分类专管员,进行耐心的教育引导做起。至于垃圾“实名制”。只能在居民自愿的基础上进行有限的尝试,不可强制推行。

  还要看到,垃圾分类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中有所差异,照搬别国经验注定行不通。我国许多城市都有沿街或在小区门口收购有用垃圾的“拾荒族”,多数小区居民会在家里进行简单的垃圾分类,将可以卖钱的物品卖给“拾荒族”。而街上垃圾桶中的可回收部分,基本上都被“拾荒族”拾完了。“拾荒族”又分类将可回收物品卖给回收公司,这就是中国特色的垃圾分类和处理方式。实际上老外在垃圾分类方面做得很笨,不如中国人灵活实用。不过发达国家对垃圾精细分类、充分利用的经验仍有值得我们学习的方面。虽然我国多数家庭出售了大部分可回收物品,但在小区垃圾桶、垃圾房里仍有不少“宝贝”。特别是在一些“高尚住宅区”,“高尚人士”不屑于把家里的垃圾卖钱,而是一丢了之。而这正是垃圾分类专管员可以发挥作用的空间。(易晖)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