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东方卫视《东方午新闻》报道,湖北旱灾影响近千万人,农作物大面积绝收。《南方日报》5月24日报道,未来一周长江中下游气象干旱区将以晴热天气为主,旱区的缺水状况仍将持续。最新干旱监测显示:湖北东南部、安徽中部、江苏南部、湖南东北部、江西北部、浙江北部、贵州西北部等地存在中到重度气象干旱。
另据媒体报道,在江西新建县恒湖垦殖场,沿途几十公里的鄱阳湖已全部枯竭,曾经的一湖浩渺清水已变成一片平原。
“洪湖水,浪打浪,洪湖岸边是家乡。”一句脍炙人口的歌词描绘出“鱼米之乡”洪湖昔日怡人景象。而如今,洪湖正遭遇70年一遇干旱,湖底大面积干涸开裂。据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介绍,洪湖生态湿地恢复至少需要10年时间。
中新网5月23日电 据湖北省政府门户网站消息,记者5月21日从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获悉,为支持湖北省省抗旱及中稻插秧,三峡水库将从25日起再次增加下泄流量。
这几则消息,一是灾情继续严重让人担忧;最后一则好象很感动人,“为支持湖北省抗旱及中稻插秧”!
众所周知,长江,是亚洲第一长河,全长6397千米。是世界第三长河,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水量也是世界第三。流域总面积达1808500平方公里(不包括淮河流域),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5,和黄河一起并称为“母亲河”。
这就如同嗷嗷待哺的婴儿(干渴土地),在等待长江母亲的哺乳,却不知母亲已经受制于人,三峡水库俨然变成了长江的经纪人。
我们本是同一个母亲,却因为你的把持,让本属于我们共有的长江之水,变成了三峡水库的施舍,呜呼哀哉!
媒体争相报道旱灾之空前,学界在争论三峡对于极端天气的影响,吾辈本就是外行,亦知极端天气不一定全是三峡水库的责任,不过“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三峡水库是不是加剧了中下游的旱情呢?
有专家指出水利工程的最大特点就是削丰补枯,问题是当来水本就不宽裕的时候,三峡水库所蓄的水是从何而来,水枯的时候是不是应该不再蓄水?
当下游各支流水枯以至干涸的时候,三峡水库有没有为一已之私继续蓄水,是不是应该提前向下游泄流补水,为什么非等到干旱如此严重了,才加大泄流,可知道,这水可不是三峡水库的私家财产!
不管有关方面如何否认干旱和三峡水库有关,相关材料却可看出端倪。长江水利委员会有专家曾指出,三峡水库以及湘江和赣江上游众多电站水库的蓄水,是近年来洞庭湖、鄱阳湖冬春季水荒的重要原因。而目前在乌江、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干流上,还有数量更多、库容更大的电站集群正在建设,一旦建成,长江流域冬春季的水荒将更为严重。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和《长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也指出问题所在,三峡工程在发挥巨大综合效益的同时,在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对长江中下游航运、灌溉、供水等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其实早在在2008年、2009年,三峡水库两次试图蓄水到175米的过程中,都使下游出现罕见低水位,导致严重干旱。据2009年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10月份三峡库区的平均入库流量为12500立方米/秒,而因蓄水下泄流量可低至6500立方米/秒,后为了缓解下游旱情,责令入库流量大于9500立方米/秒即按9500立方米/秒下泄,小于9500立方米/秒则来多少放多少,最终使三峡水库无法蓄水到175米。
笔者担忧,当水变成对人类有利了才叫水利,而众多的电站水库是不是水利工程还有待长期观察,是否会变成水害也未可知。而当前最让人担心的是,三峡水库等众多电站水库,会不会将长江之水垄断,抑或变成长江之水的经纪人,或许不久的将来,长江会不会最终成为三峡水库等电站的私家财产。(黄国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