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走上了打击醉驾的反面教材,成为考验醉驾入刑是否能做到人人平等的一个案例。
9日晚,音乐人高晓松因酒后驾车发生事故,造成四车连撞,四人受伤。据交警检测,高晓松每百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为243.04毫克,已达醉驾标准。10日,他已因涉危险驾驶罪被刑事立案。
在高晓松酒驾的当天上午,司机郭术东因被控危险驾驶罪在房山法院受审,并当庭领刑拘役4个月,处罚金2000元,成为北京酒驾获刑第一人,而这天距离刑法修正案实施“醉驾入刑”不过6天时间。入刑仍不能阻止司机醉驾开车,这表明在一些司机心目中根深蒂固的侥幸心理还存在,以身试法者不乏其人。
因为公众人物身份,高晓松这次被刑事立案,会比普通司机酒驾激起更大的社会反响,他也走上了打击醉驾的反面教材,成为考验醉驾入刑是否能做到人人平等的一个案例。5月5日晚,北京曾出动警力进行过一次全市最大规模酒驾检查行动,这个动作给了全市司机一个无比清晰的警示,在此高压下还有人顶风而上,真不知到底是怎么想的。
前不久,针对药家鑫案中西安音乐学院一些学生的表现,高晓松曾表示,今后音乐界将不接受他们,缘由是“生命都漠视的人会爱音乐吗?”时隔一段时间,这个质问同样适用于发问者本人,酒驾不但是对别人生命的漠视,也是对自己生命的漠视,高晓松用自己的“言”,为自己的“行”上了课。
名人要有社会责任感,高晓松常对公共事务发言,在谈及明星吸毒时他曾如此批评:“娱乐圈越来越堕落了!我非常反对吸毒,说一个不好听的、伤害别人的话,吸毒就是没文化的表现。”可往往有些名人的社会责任感只体现在嘴上,无法落实到行动上。高晓松醉驾再次提醒公众人物要言行一致,不能口是心非。(鸿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