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理性地对待网络语言

时间:2011-05-10 17:05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孩子的作文中出现越来越多的网络词汇怎么办?”近段时间以来,不少网民对此热议,百度搜索“中小学生、网络语言”显示相关网页达171万个,中小学作文中大量涉及网络语言的现象已经十分普遍。那么,网络语言“入侵”中小学生作文会否影响孩子的语言表达?中小学生使用网络语言该如何引导和规范?针对网民质疑的焦点,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进行了调查。(《中国青年报》 5月8日)

  记者在海南一些中小学调查发现,学生热衷网络语言并应用到作文中的现象普遍存在。网语渗入中小学作文,网语泛化已经是一种客观现实,不管我们对网语的泛化持何种态度,都必须面对这种现实。网络语言“入侵”中小学生,有网友大呼网语是一种粗俗网络表达,是“语言公害”,已经影响到很多年轻人的汉语言表达能力。虽然言之有理,但不乏有些对于网络语言的偏见。

  网语不受待见,大抵与其出身有关。常规的语言文字往往是经过了历史的打磨、积淀,具有一定的民族文化意义。然网语不然,其只不过是无聊网民喷出的口水。产生于贴吧、论坛等草根平台,是一些人心血来潮胡编乱造的产物,是某些人歇斯底里大发作后敲打出来的“符号链”。这样一开始就被贴上“胡编乱造,俗不可耐”的标签,被划归为异类。

  语言是古人向今人传递的人类文明的成果,是民族历史的重要特征。殊不知网语本身也是对于信息时代的反映,与我们的生存方式和思维状态是密切相关的。人们在逐步熟悉、运用网络的同时,也不断衍生着对自身价值、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的深刻反思,伴随产生的还有对于这些反思予与表达的网语。可以说,网语本身是带有一定的语言革命意义的。五四运动时期,现代白话文运动确立了中国书面语系统从文言到现代白话的转换,是中国文学与文化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事件。当时的白话文与现今的网语有何差异?大抵只是出身不同,五四时期白话文的倡导者是那些新思想萌生的精英知识分子,而网语的创造者是草根网民。但我们必须看到其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对于一个时代思考、生活方式的一种反映。世纪初因近代印刷术的普及而产生了白话文,新时期在电脑网络和多媒体的激励下派生出新颖的网语。可见,网语并非十恶不赦,它是语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性产物。

  针对现在的实际情况,过早地对其进行褒贬或扬弃都是不对的,我们应该理性的静待其发展,在实践中考证、打磨、筛选。当然,这里将网语用入中小学作文还有些为时过早。毕竟,语文不是单纯的语言,它具有学科规范,具有“语言美”的特性。这些都是发展尚未成熟的网语所不能满足的要求。但并不能以此为理由抹杀网语,毕竟一种文化要发展成熟是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阶段的。我相信,即使是现今通用的白话文,也必经过了长时间的打磨。

  摒除偏见,宽容、理性的对待网络语言!(中国台湾网网友:覃剑)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编辑:李杰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