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去年11月为100多个急救站配备急救摩托车380辆,但据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医护人员透露,迄今为止,这些急救摩托车没有出诊过。闲置了半年的车辆,连车座上的塑料保护膜都还没撕掉。(5月9日《京华时报》)
对照半年前当地卫生部门官员信誓旦旦地宣称,“郑州市的交通相对拥堵,急救摩托车将在最短时间内到达伤病员身边”,如今这批蒙了一层灰的专用急救车辆,倒更像一出“黑色幽默”。
说郑州的这些急救摩托车并不急于真正发挥作用,我看不是一种冤枉。因为,在媒体的采访督促之下,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正在就医护人员的摩托车驾驶证,以及关于急救摩托车在执行急救任务时的收费标准等一些问题与有关部门协调——半年未办驾驶证还叫“急救摩托车”?如此低下的办事效率,跟早先的车辆发放仪式比起来,倒是生动形象地解释了“天壤之别”这个成语的含义。
那么,蒙灰半年的急救摩托车,到底“急救”了什么呢?倘若这是一道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社会联想抢答题,很多看客首先会猜测,急救摩托车当初急于想“救”的,或许未必是人,有可能是那些车子本身。想想也是,总量达到数百辆之多的这批急救摩托车,无疑是一笔价值不菲的买卖。这单生意如能一举拿下,自然可“急救”出庞大可观的经济利益。而轰轰烈烈发车子、冷冷清清用车子的现状,似乎也已表露出,“买车之急”确实要远胜于“救人之急”。
睡了半年大觉的急救摩托车,还会让人揣摩,这真金白银的耗费,其实可能也“急救”了宽松预算下的花钱指标。380辆急救摩托车的一气买下,虽然不见得也是为了“用足预算”,但买用之间的强烈反差,却又着实令人狐疑满腹。
蒙灰半年的急救摩托车“急救”了什么?故而,强化监管和监督,让公众对真相实情的掌握,少一些模糊迷惑,多一些透切明了,仍须拿出更多可行又可信的给力举措才行。(文/司马童 图/唐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