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消费主张》通过暗访发现,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在生产馒头过程中,违规添加防腐剂来延长食品保质期,添加甜蜜素来节约成本,甚至还通过添加柠檬黄来给馒头染色,生产玉米馒头。面对这些色相非常漂亮的“染色馒头”,工人们表示“打死”“饿死”都不会吃。这些问题馒头通过浦东区的一些华联超市和联华超市销售给消费者(4月12日人民网)。
为了少使用一些玉米粉,生产者竟然见利忘义,毫不顾及消费者的健康安全,违规添加柠檬黄来给馒头染色,这种丧心病狂之举怎不令人震惊和恐惧!相关部门理当闻风而动,立即进行彻查,对违规者进行严惩。但在笔者看来,此事决不能就这样清查处罚了之,我们还应该透过“染色馒头”对现行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进行反思,查找监管盲区,然后竭尽全力去从源头上封堵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故。
在笔者看来,上海“染色馒头”事件至少暴露了时下食品生产过程中四大监管盲区。
其一,违规使用添加剂难被检出。虽然防腐剂山梨酸钾和着色剂柠檬黄不允许加入馒头中,但是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就敢添加。原因很简单,只要不出事,就没有人对产品成分进行检测,就不会露馅。
其二,食品标识隐瞒成分无人知晓。按照相关规定,食品生产厂家应该在外包装或标签上标明产品所含成分,包括添加剂名称。但“染色馒头”的生产者明明在馒头中添加了东西,却不标注出来。因为只要消费者不吃出疾病或人命来,那就没有人来查。
其三,私自标注生产日期神不知鬼不觉。记者在暗访中发现,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在生产馒头时,不是如实标注生产时间,而是往后推延,按进超市的时间进行标注。这等于变相延长了保质期。原因同上,这样做几乎出不了事。
其四,过期食品回收再生产无人过问。记者暗访中还发现,那些超过保质期的馒头被退回后,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不是按规矩进行处理,而是和入面粉中重新加工成馒头,然后卖给消费者。原因依然相同,过期馒头不是毒药,不可能吃死人。
那么,面对食品生产的这四大监管盲区,有多少企业在钻空子,肆无忌惮地生产不安全食品呢?这应该是一个不小的数目,譬如就在上海“染色面包”被曝光的同一天,广州也有新闻报道称,有面包生产者把到期面包回炉再造后热卖。看来,想方设法消灭这些监管盲区,非常迫切。如果确实一时无法去对食品生产的全过程进行监控,那也应该出台“一违规即死亡”之类的高压政策,不定期进行突查,用高违规成本来震慑住那些蠢蠢欲动的心。(吴应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