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科研应有信心

时间:2011-04-12 15:50   来源:环球时报

  近年来,中国的科学研究取得长足进步。2006年,中国SCI(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论文数量跃居世界第二;2007年,中国EI(《工程索引》)论文数量列世界第一位。此外,中国SCI和EI论文占全球总量的比例也在不断提高,分别从2000年的2%和2.2%,上升到2009年的8.8%和22.7%。这样的科学研究成绩应该让人感到自豪,但相反的是,包括不少科技工作者在内的很多人对这样的成绩不以为然。一些人以我国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次数与世界平均值还有差距为由,认为中国的SCI和EI论文的位次不代表中国科技的真正实力,一些偏激的人认为中国的很多科技论文是“垃圾论文”。

  目前,有一个被广泛引用的数据:中国科技人员发表论文的平均引用率排在世界100名开外。实际上,这个早前由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是:按照发表国际论文平均被引用次数进行排序,2000年—2010年,世界各国排在第一位的是百慕大群岛,第五位是美国,日本排第38位,而中国排第108位,其后是印度、俄罗斯。不用分析就可以看出,这样的数据不能说明各国论文的实际质量,它在国内被广泛引用,倒是值得深思!

  2010年11月26日,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修正了统计口径,正式发布数据:2000年—2010年,按论文被引用次数排序,中国排在第八位;对于发表科技论文累计超过20万篇以上的国家(去除统计小国的噪声影响,共有14个),按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次数排序,中国排在第12位;中国每篇论文被引用次数以及国际排序在逐年增加;而且我国材料科学、工程技术领域论文的被引用次数排名世界第二位,数学排在第三位,化学排在第四位!

  应该承认,中国的整体科技水平还不够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中国科技还存在着管理体制、资源分配和评价机制等许多问题,但我们不能因此看不到中国科技工作的巨大发展潜力。中国不仅应该成为,而且一定能够成为世界科学研究强国。

  首先,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科研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10年,我国的R&D(研究和发展)投入为1090亿美元,已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三位。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2015年我国的R&D投入占GDP的比重将达到2.2%,经费将达到1.2万亿人民币,中国届时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科技投入国。

  第二,我国拥有世界最丰富的科技人力资源。我国本科及以上学历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以及R&D人员数量,如今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此外,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不同,我国青年中愿意攻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比例很大。2011年我国报考研究生人数达到151.2万,是2000年的3.86倍。

  第三,中国科学研究的领军人才的数量也在不断提高。近年来海外高层次科研人才选择回国工作的越来越多,“千人计划”在海外华人中引起巨大反响,美国科学院院士王晓东等很多具有影响力的高层次人才回国,已经起到积极的带动、示范作用。另外,我们自己也在培养高层次人才,按照《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到2020年,我国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总量将达到4万人左右。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制约中国科学发展的管理体制和环境等诸多问题,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科教兴国战略及自主创新工作的推进,也在逐步解决。对中国科学的发展,我们应有信心!(王元丰)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