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年前,一位学者提醒人们:“互联网最大限度地提供了发表言论的自由;但是,同时也给了种族主义分子、恋童癖以及色情传播分子梦寐以求的传播渠道。”现在看来,这一预言确有远见。
近日,“东方男模俱乐部”、“午夜影院”等62家传播淫秽色情的违法违规网站被依法查处关闭。这不是色情网站第一次被查处了,相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从偃旗息鼓到卷土重来,从境内传播到利用境外服务器,网络扫黄“道与魔”的斗争,还将继续下去。
色情信息会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甚至引发性犯罪,这已为世界公认。互联网无孔不入的传播方式,让色情信息找到了“新沃土”。现实中,不难看到这样的场景:在网上看动画片的小孩,鼠标稍稍一移,就有可能点击到成人影片;从网上下载试题的学生,也可能眼前突然冒出几张色情图片。救救天真而好奇的孩子,让他们远离这些“电子毒品”,成为一个关系未来的命题;采取严厉手段监管互联网色情信息传播尤其是儿童色情传播,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国策。
俗话说,无利不起早。色情软件、色情网站、色情聊天室以及色情对手机的入侵的背后,是巨大的商业利益。“性总是最好的卖点”,把色情作为增加点击率的法宝,作为谋取不法利益的工具,这不仅是“纯色情网站”的专利。在“一本万利”的驱动下,一些门户网站也往往为网络色情大开绿灯,直接参与到以“性”取利的盛宴中,并且分得一杯羹。究其原因,既有商业道德缺失的问题,也有钻制度空子的因素。
整治网络色情的前提,是对“色情”的界定。曾经有一句名言,“你眼中的色情,可能就是别人眼里的情色。”那些打着“人体艺术”标记的图片,那些充满挑逗与暗示的“软色情”,之所以能堂而皇之地出现在网络上,利用的正是对“色情”界定的模糊地带。对此,固然应看到社会对“色情”理解的历史性、发展性乃至地域性;但更要抱着对现实社会负责的态度,因地因时制宜,制定具有操作性的相对统一的标准。如此,既可以杜绝一些网站打“擦边球”,也能够增加执法的公信力。
网络色情之所以成为“顽疾”,除了“人性弱点”等因素,也与“执法力度”、“利益链条”密切相关。目前相关法律尤其《刑法》对网络色情都有相应处罚。一些色情网站运营者之所以铤而走险、死而不僵,往往出于侥幸心理,一是寄望成为漏网之鱼,二是大不了“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可见,要真正让违法者长记性、不再犯,既要通过拉网式的查处提高执法的“命中率”,也要彻底地斩断网络色情背后的“利益链条”;既要打摧枯拉朽般的“运动战”,更要打充满耐心的“持久战”。
任何一个开放平台,有阳光就会有阴霾。虚拟与现实的不断交织,利益与欲望的相互发酵,使整治网络色情注定不会一劳永逸。从4月1日起,由文化部修订颁布的《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正式实施,网络“扫黄打非”将施行“黑名单”预警制。能否在如前所述急风暴雨般严查色情网站之外,更有持之以恒的规范和创新,将直接关系到互联网肌体的健康成长,影响到整个中国社会的精神气质。(范正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