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注意到,在这场被媒体称作危机公关的万人大会上,虽然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也再次向消费者表达了歉意,但是,给人的感觉,万隆的“致歉”,更是一种“礼节”性的,具有象征意义,而缺乏应有的诚意。因为,会议现场不仅出现了经销商高呼“双汇万岁”的口号,还出现了高呼“万总万岁”的口号,同时,万隆在轻描淡写地向消费者表达了歉意以后,谈得更多的则是双汇的损失如何如何。我不知道,双汇的“万人大会”,是在向消费者道歉呢,还是在向消费者发难、向舆论发飚?
出现这么严重的问题,损失是毫无疑问的,“三鹿”集团不是因此而破产了吗?双汇现在需要做的,首先是反思,然后是整改,并通过认真的反思和积极的整改,确保不再发生类似问题,从而化解危机,重拾消费者对双汇的信任,而不是山呼“万岁”,用虚张声势的方式向消费者发难、向舆论发飚,迫使消费者“就范”、迫使舆论和公众“就范”,从而达到逃避危机、逃避责任的目的。
显然,在这场危机公关活动中,我们没有看到任何这样的迹象。因为,如果双汇是诚心诚意向消费者道歉,诚心诚意地想进行反思和整改,就应当邀请消费者代表参加会议,与消费者面对面地沟通,甚至可以在全国向消费者征集整改的意见和建议。遗憾的是,双汇的这次危机公关活动,不仅没有邀请消费者代表参加会议,没有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诚意,反而让经销商与消费者叫板、与舆论叫板。再联想到此前万隆所说的“源头不在双汇,而是养殖业的问题”的说法,就不得不让人产生这样的怀疑,双汇并不买消费者和舆论的账,并不想想真心悔改,并有可能继续在错误的道路上走下去。如此,这场危机还如何消除呢?消费者又如何能够满意呢?
市场经济体制下,信誉是企业的最高目标。一个企业,如果失去了信誉,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就等于自掘坟墓。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关键是,出了问题要及时总结、及时整改、及时向消费者作出新的承诺,而不是蒙混过关,更不是与消费者对着干。双汇的行为,已完全超出了消费者心理可以承受的能力范围,也超出了市场经济规则所允许的范围。对双汇这样的企业,像三鹿一样倒下去,可能产生的社会效果更好,对其他企业产生的警示作用也更大。如果任凭双汇这样与消费者对抗下去,并勉强维持生存,对双汇自身,对整个食品市场和食品安全工作都不是一件好事。
网络调查显示,眼下,多数人都认为对食品安全应当“零容忍”。但是,监管部门和企业似乎并不这样认为,一方面,在发生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以后,监管部门并不急于用快刀斩乱麻的方式解决问题,而经常想通过时间来消磨舆论和消费者对问题的反映和愤怒;另一方面,企业则寻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来为自己辩护,导致一些行业、企业、产品问题连续不断地发生。而尤其值得重视和关注的一个现象是,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和事件,除了三鹿奶粉事件因为特殊条件的影响,下了一次狠手之外,更多的都是以处理几个人而草草了事,没有让企业付出沉重的代价。
所以,对双汇“瘦肉精”事件,摆在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痛改前非,要么走三鹿之路。这一点,必须由有关方面作出决断,而不能再由双汇继续逍遥下去,继续与舆论和消费者对抗下去。(作者:谭浩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