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公民行动引起强大的连锁反应,特别是公共部门与相关权力的介入,都使得这场社会大救助收到了较好的成效。现在已发现一些被拐卖儿童,正在解救当中,这都证明,民间力量的强大。而聚合民间力量的,无疑就是一条由公共文化与现代文明织成的纽带。
众所周知,拐卖孩子,骗抢儿童,逼迫未成年人行乞,是人性大恶。而文明与善良,就是丑恶的天敌。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失子之痛绝不只是零散的、疏离的、个别人的个体伤痛,在亲情伦理的指导下,它会成为一个社会共同的记忆与体验。这种情感通过社会文化的疏导,自然容易把太多精神相通、忧戚与共的群体黏合在一起。
民间不仅有力量,更有大智慧。打拐是一个需要面对种种艰难博弈的公共行为,仅仅靠权力部门是不够的,要让那些被拐骗的孩子顺利回家,就需要民间力量的智慧介入。通过微博公共传播平台,通过民间志愿者街拍的方式,使民间力量织成一张张更为庞大而密实的网,找到那些散落在角落的孩子,这就是一种民间力量在公共问题上的创新。
公共意识与文明伦理是民间行动的精神支撑。当然,要让这些民间力量完成更多的救助行为,还离不开配套支持。比如,民间力量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令人欣慰的是,现在很多公益基金组织积极参与其中。同样,这种民间行动还需要公共部门与制度支撑。而公安部门与人大代表的介入,无疑也带来更大期待。这一切表明,对于民间行动来说,只要其运行足够的透明与公开,经得住充分监督,就能够产生强大公信力,来对还原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起到积极作用。
这意味着,“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行动为民间力量与公共部门之间的良性合作提供了一个重要标本。这就要求,民间力量必须得到充分的呵护,只有民间力量不断壮大,社会才会呈现出更大活力。也就是说,让民间力量在法治轨道上自由运转,本身就是一种社会责任。现代社会最不应该轻视的,恰恰也就是由公共文化支撑的民间力量。
一个讲求人文关怀的政府,一个注重现代文明的国度,应该有一种笃定的责任与使命,来对那些散落异乡的孩子发出庄严承诺,“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现在,面对“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行动,面对弥足珍贵的民间力量,面对打拐需要面临种种利益博弈,我们自然期待相关部门能在更多制度与体系层面,给予最大支持。
比如,此前有关刑法对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犯罪行为的处罚力度较弱,就曾遭受过诸多质疑。打拐如果不能从法治层面来对买方市场产生足够的威慑,利益驱动之下的罪恶制造自然就很难绝迹。此外,在寻找失踪人口方面,建立相关的信息资料平台,建设失踪人员DNA信息库,进一步提升跨部门协调能力,提高执法部门的异地协作能力等等,政府部门都可以有更大作为。政府部门越多的细节完善,就会让民间力量运转得更加从容自如。
毕竟,那些流落他乡的孩子,牵动太多的世道人心、人情冷暖、社会制度、权力品质。也只有靠情感、文化、制度、执行来拧成强韧的丝线,在民间与政府的合力之下,才能织起一张让孩子回家的更大更密实的网络。 单士兵(媒体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