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是评出来还是买出来的

时间:2011-02-09 13:47   来源:红网

  豫东某县一中学老师,1987年师范学院毕业,2007年底晋升高级教师职称。为了晋这个职称,她前后共花费1万6千余元,而2008年,她的工资还不足1300元。(1月29日《中国青年报》)

这位中学老师用于晋职称的花费分为两部分,一是评职称前的投入,一是评职称期间的投入。评职称前的投入主要包括给校长送礼(名额有限,不送礼轮不到)、找人发表论文送礼(必须有两篇发表的论文或一篇发表的加两篇交流的)、交流论文的评审费、制作课件的费用(晋职称必须要有省级以上课件一篇)、课件的评审费等。评职称期间的投入包括跑指标送礼(给教育局一副局长送1万元,托其帮忙跑指标)、上报评审材料送礼(不送礼有人从中刁难,不得已送了230元礼品)、托关系打点评委(给高评委送礼3000元)、评审费580元等。

这位老师为评高级职称付出的成本,相信参加过职称评审的人,会予以认可,会想到自己晋升时的付出;相信会有许多人会感叹,如今的职称有不少看似是评出来的,其实更像花钱买出来的。

晋职称得有一定条件,如须有论文、须有成果等。设置这样的条件,本来是为了定出优劣,让优者上。可这些条件没能阻挡住劣者晋升的脚步,倒是有时候把优者的晋升路给堵死了。比如,发表论文,有的人本来写不出论文,托关系找到编辑,送上钱,编辑就会给“鼓捣”一篇,也可找人代笔,或在别人的论文上署自己的名字。那些不愿意走歪门邪道的老师,结果,常常因为没有论文,课再受学生欢迎,也入不了高级行列。再比如,过评审关,通过某种途径给评委拉上关系的,送了礼的,不够条件也能过关,而那些相对优秀的,如果不送礼,反而可能被刷下来。

因为职称是买出来的,所以,就出现了劣币驱良币的现象,这样的职称晋升不仅没能评出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反而伤了先进者的心,更有些老师,为了职称,不得不违心地将精力用在教学以外,无心再认真教学。

为什么那么多老师要用钱买职称?因为现行的职称晋升有许多不合理的规定,更因为暗箱操作泛滥。一位讲课极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比不过花钱买了几篇论文的老师;一位辛苦工作几十年的老师,比不过和领导关系好的年轻老师。这种怪象再不纠正,职称评审的不合理状况再不改善,伤害的是优秀的老师,损失的是教育大计。 [作者:张铁鹰]

编辑:赵静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