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何一生病就要被“输液”?

时间:2011-01-25 11:13   来源:中国青年报
  感冒发热高烧不退,听从医生建议输液,三天药量,瓶瓶罐罐很沉的一大袋。拎着注射液路过大厅,遇上一熟人,该医院资深药剂师,与她聊了一会,她看我手中这一袋子药水,轻声说:“不就是一个感冒,能不输液就不输液。”

  想起她全家都是“不输液者”。她女儿今年11岁,竟然坚持只有两次的输液记录。而她自己和丈夫,可以做到不服药,只服用姜汤,也可以痊愈感冒。记得一次她在席间“数落”大家,说你们一感冒就吃药,而且吃的竟然是抗生素,体温上升,就要求医生输液,一输就是三四天,你们全部是在玩命。

  我们都不懂药理,对她这“数落”听过,也就一笑了之。直到看到一具数据,当真吓人一跳。2009年中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中每人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2.5瓶的标准。与之还有一个相关数据,中国人的抗生素用量是美国人的10倍。这个数据公布后,卫生部说不准确,说从生产环节统计没有那么多,但这个数据采集于医院的使用环节,反而更令人信服。

  中国人生病特别喜欢输液,其实是一种“被输液”。输液被医生美化成见效快的医疗手段。殊不知在输液过程中,孕藏着难以估量的风险。医生的穿刺、滴速、注射液质量、输液器质等等,这众多的环节中只要有一个发生问题,就可能危及病人的生命。有数据称,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有8成以上属静脉输液引起的。

  但是,这种风险没有人提醒我们,我们“无知者无畏”。生了病走进医院,医生简单问诊,然后就刷刷地开输液单。每个医院最不够用的就是输液大厅,里面热闹得像个菜市场,人人手上插一针头,头上挂一瓶盐水,“享受”着被输液的“乐趣”。

  我们小时候(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鲜有输液的治疗手段,凡采用输液者,大都是得了重病。而如今,嘴巴里生个口疮,医生也会给你输液,或者病人“自告奋勇”要求输液,输液成了一件平常事。

  中国人每人输液8瓶,人家才2瓶多,我想中国人的身体也是肉长的,不会比外国人更耐药。为什么国外对输液慎之又慎,而中国人“乐此不疲”,而鲜有关于输液风险方面的宣传?这背后其实暗藏着一个巨大的“利”字,试想一下,中国13亿人,每人8瓶,这是一个天量,由此还有输液的玻璃瓶、软塑袋、注射器等等,那是一个何其巨大的市场?从原料供应商,到生产商再到医院以及医生,每一个环节都有着巨大的利益纠缠其中,谁又肯放手?

  医生经过专业训练,比病人要更多懂得输液的风险。但是他们不会说,而且还在推波助澜。病人就“无知者无畏”,以为输液是21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也是最安全的发明。这些一生病就想“输液”的病人,又有多少人接受过公共医疗机构关于药理的宣传,又有多少人得到过医生的风险提醒?(流沙

编辑:赵静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