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堵”不是为了让市民受限更多

时间:2010-12-21 14:52   来源:新京报
    为期一周的北京“治堵方案”公开征求意见已经结束。民众提供了怎样的意见和建议,而“治堵方案”又将吸纳多少民意,社会各界都很关心。希望有关部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学习,像公布车船税法草案征集到的民意那样,向公众做出详细说明。

    “治堵方案”在加大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公共交通投入方面,令人印象深刻。需要说明的是,治堵方案要想得到市民的拥护与配合,首先在牺牲市民已有权利时,要慎之又慎。征民意的过程不是走形式,民众反响强烈的公车问题、公共交通问题、城市规划问题是困扰首都交通的主要矛盾,未来出台的正式“治堵方案”,应有更明确的解决方案和时间表。

    所以,“治堵方案”的核心问题是,政府如何提高自身公共治理的水平。

    首先,未来的“治堵方案”应该明确如何进一步限制公车使用,而不只是零增长。我们曾经呼吁要有一个“公车削减计划”,然而,现在有关部门仍不愿公布北京市公车的数量,民众因此而无法知道北京市的公车是负增长、还是零增长,或者大增长。

    另外,落实公交优先战略,也需要更加详细的实施方案。近年来,在“公交优先”的口号下,北京对公交的欠账反而存在进一步拉大的趋势。日前,由北京市交通委研究室主任郭卫亮领衔完成的《北京交通问题对策研究》报告显示,1998年至2008年规划的132处公交场站,目前仅实现52处;城市建设、房地产开发还在不断挤占公交场站,仅2007年至2009年,被拆迁的公交场站就有21处,多数没有得到补充。

    而在城市规划方面,“治堵方案”也应该明确:疏散中心城区人口和不能再提高中心城区的容积率。下决心改变现在“居住在郊区、工作在市中心”的城市规划所带来的上下班高峰和潮汐式人流车流,城市规划不调整,解决不了拥堵。不能一方面把户籍人口疏散出去,一方面又提高中心区的高楼大厦容积率,卖地生财、商业开发,将更多的人引进来。

    治堵的目的,是为了市民生活得更便利更好,而不是受限更多,在得不到更多利益的情况下牺牲已有的权利,这是民众最不愿意的。另外,这对市民来说也不公平。不能把“治堵”目光过多关注于限制市民买车。

    在“治堵方案”公布之后,民间质疑声音最集中的正是限制市民购车以及限制市民用车。因为,这样的政策直接涉及公民的权利,需要市民为“治堵”做出牺牲。过去的一周,由于“治堵方案”限车信息的混乱直接引发了市民的恐慌性购车,一天汽车上牌数量竟然突破了5000辆。北京车市的疯狂说明,限制市民购车的权利,非常敏感。

    如果迫不得已,需要市民为了“治堵”等公共利益做出牺牲,也必须得到市民的同意。显然,仅仅征集民意并不能显示获得了市民的同意。如果,我们缺乏必要的程序和条件,让每一个市民充分表达,那么,出台“治堵方案”至少应该经过人大的立法程序。至少,涉及限制市民购车和用车的条款,要经过北京市人大的讨论、表决和通过,才能实施。

    先公车、后公交、再城市规划与交通管理,最后才是限制私车与征收拥堵费,这才是城市治堵的先后顺序。“治堵”不是先“治民”,在穷尽一切治堵手段之后,才可以谈市民为“治堵”买单的问题。

编辑:赵静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