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起所谓的“集体不让座”的事情发生在我生活的城市南京,又因为我是教师,所以不能不发表意见。7名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做,有没有其他原因,我不了解。这里只能就事论事。
目前,绝大多数人仍然把在公交车上青年是否给老人让座视为品德问题。新京报“京报调查”显示,在回答“您认为一些学生为什么不愿意‘让座’?”时,认为“基本的品德教育跟不上”的占79.1%。
可是,中学生的品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任务,也没有哪所学校教育学生“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学生向教师学习,也向一切人学习。而反映在学生身上的品德问题,很多也是社会风气问题。假如认真地考察,可以发现,学校的品德教育水平仍然高于社会。就拿这个“让座”问题来说,中学生在公交上不给老人让座的比例很低。我的许多学生一向乐于助人,至于在公交车上让个座位,是不足挂齿的。
相当多的青年仍然认为,不管怎么样,应当把座位让给老人。在回答“您认为这些学生该‘让座’吗?”认为“该让,累不能成为借口”的占75.2%;认为“让不让,由个人决定”的占20.0%;认为“可以不让,他们学习很辛苦”的仅占 4.8%。在回答“如果您恰巧那天很累,但旁边站着一个老人,您会让座吗?”时,仍有90.3%的被调查者的回答是“会”。因而,那7名中学生的行为不过是偶然的。我们必须相信孩子们的道德心。
当然,问题远远不是那么简单。曾有学生埋怨,他们在公交车上基本没有坐的权利,几乎任何人上来他都得让。他们经常感到“坐着的压力”,如果在公交车上坐着则简直就是罪过,如坐针毡。曾有学生说过,生了病在车上也不敢坐。有些身体还很硬朗的老人(往往也只有五六十岁),一上公交车就盯住中学生,使中学生感到委曲。很多学生都说,他们在公交车上见到有位子也不坐,反正迟早是要站起来的。作为老教师,我了解自己的学生,也相信他们是诚实的。我们能不能了解一下中学生在想些什么呢?我们能不能再观察一下老年朋友又是怎么看这样的问题的呢?
有学生说,早晨他在去学校的车上,听到无人售票车的刷卡器连续不断地读出“老人卡”、“老人卡”时,他就干脆站着打瞌睡了。要不无意间又会招致“道德谴责”,还要担心不留神被人拍了照片发到网上。
我的老年朋友曾说,他的孙子上小学就经常给人让座,到了高中更不用想有座位。他疼孙子。我想,如果他把全市中小学生都当作他的孙子,他也许不会难为他们让座。同样,如果所有的中学生都把这白发老人当自己的爷爷,也就不至于有那张“现眼”的照片了。于是我们的问题又变得简单了。
时至今日,我仍然每天都能看到中学生给老人让座,我的心充满温暖和感激,就像他们把位子让给了我一样。但我的确也经常见到缺乏礼貌的老人,他们的表现有时简直不可理喻,他们不言谢,也不谦让。于是我也经常想,这些老人在青年时代或少年时代又是什么样的人呢?
所以对那些缺乏文明习惯的学生,在批评他们的同时,我们是不是还得反思一下:成人社会给孩子们做了什么样的榜样?(吴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