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不识趣的大火,是一张具有丰富隐喻的试纸,检测出了诸多漏洞。既有前车之鉴,欲避免重蹈覆辙,就该力戒形式主义,做到发文与督察并重,强调与监管共举。
13日凌晨1点多,正在修缮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华大学早期标志性建筑清华学堂失火。300多名消防官兵耗时两个小时才将大火扑灭。大楼东部部分屋顶被烧塌,过火面积达800平方米,幸未造成人员伤亡。清华大学通报称,大火未对清华学堂主体结构造成影响。
一把大火,可怜焦土。作为清华第一楼,清华学堂见证着清华的沧桑,承载着一代又一代清华人的光荣与梦想、微笑与寂寞。百年学堂,遽然葬身火海,令人唏嘘。
这场突如其来的火灾,犹如一场恶作剧。因为就在火灾发生前5天,即11月8日,北京市文物局召开“全市文物系统冬春季火灾防控及2011年度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工作部署会”,重点提到了文物修缮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话音甫落,大火燃起,这真是充满讽刺意味。应该说,每到年末,特别在冬春季火灾频仍时期,强调火灾防控,颇有必要,但仅仅强调显然不够。在一些地方,不少会议被坊间揶揄为“开会就是走过场,讲话就是假大空”。如果只顾务虚、不落实,只是口头强调、而无实际监管,会议价值必然大打折扣,意义甚至近乎为零。须知,台上阔论高谈,不如实地查看。
与此同时还需叩问,无论清华校方还是相关施工方,是否将火灾防控镌刻在脑海深处?早在2001年,清华学堂就作为“清华大学早期建筑”的一部分,进入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名单。清华学堂所具有的“重大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无需赘言。这样一个全国重点文物,无辜“惹”火上身,且在火灾防控会议刚刚结束之后,就难免使人猜度,清华校方和相关施工方是否存在疏漏之处。如果平时主动防范,或者在火灾防控会议召开之后,进行细密梳理、自查自纠,“销恶于未萌,弥祸于未形”,这场无妄之灾或可避免。
报道中还有一个细节耐人寻味。几天前,一辆消防车在清华学堂前举行消防演习。举行消防演习,当然是必需的。问题是,如果只重形式,就不可能消得了灾、防得了患,演习过后,实际工作是否还是应付,还是演戏?很显然,这场不识趣的大火,是一张具有丰富隐喻的试纸,检测出了诸多漏洞。
鉴于清华学堂的火灾,北京市文物局已印发紧急通知,再次强调火灾防控工作,特别是修缮工地火灾防控。显然,这是亡羊补牢之策,重申也确有必要。既有前车之鉴,欲避免重蹈覆辙,就该力戒形式主义,做到发文与督察并重,强调与监管共举。
“清华学堂绿草前,行胜于言日晷镌;万事蹉跎坐论道,一技精通十年功。”惟愿清华学堂重现昔日风采,惟愿文物不再遭遇无妄之火。(王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