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火灾,演习是叶公好龙?

时间:2010-11-15 10:33   来源:沈阳日报
  13日,正修缮中的清华大学百年建筑、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华学堂突发大火,9个消防中队308名消防员赶至现场扑救。(11月14日《新京报》)

    戏剧的是,报道中同时提及,有学生对记者说,就在几天前,一辆消防车在清华学堂下举行消防演习。学生们以为着火上前围观。有保安说,“消防演习呢,要是着火肯定不是一辆消防车”,没想到这句随口话居然在几天后应验。

    一语成谶的代价是9个消防中队,44辆消防车,308名消防官兵赶往清华学堂灭火。虽然大火被成功扑灭,起火原因也正在调查取证中,但不可忽视的一个细节是,大火前几天清华大学曾举行过消防演习。这不免使人疑惑,难道清华大学的消防演习是一场叶公好龙的剧本?高校中还有多少活动是形式主义“走过场”?

    演习,本来是人们面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先练习熟悉,以避免或减少可能发生状况带给人们损失和灾难。演习的过程就是熟悉情况,积累经验。特别是对于消防安全一类的演习,来不得半点随意和马虎。但在这个干燥的严冬,清华大学的消防演习怎么看都显得具有小丑情节:一辆消防车“孤独”地演习,“同学们以为着火上前围观”,学校保安对同学们幽默表示“如果着火肯定不是一辆车”。

    终于,真正的大火在几天后来了,打得人们措手不及。

    此时此刻,查证起火原因到底是什么似乎已显得不那么重要。需要立即追问的是,为什么有了演习我们还是不能阻挡大火的侵袭?进入严冬,全国各地又有多少高校对消防安全工作正在掉以轻心?高校中还有多少行为是在搞形式主义“走过场”?这些疑问不厘清,不消除,存在着火隐患的又岂止是一个清华大学?

    我是一个高校在校生,见多了当前高校中存在的种种“走过场”行为。为了迎接某某领导的来临,学校会在提前一段时间选拔优秀学生教授“与领导谈话艺术”;为了参与某个电视节目,学校方面会安排停课,在学生中间“抓壮丁”参与节目表演;为了顺利通过学风优良评估,学校会对学生“双规”去“学习”;为了宣传“消防安全周”,会组织人力在那一周时间频繁检查,一阵风过了就再也没影儿了。甚至,一些学校设立的必修选修课程都具有强烈的“走过场”意味。而这些“应付”,不可避免地会被学生带到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并且“推而广之”,流毒四方。

    回到消防安全这个话题,消防安全就如墙上随处可见的消火栓。虽然火灾不一定发生,但还是需要一年年,一批批地更新换掉。也就是说,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必须时时刻刻被提及、被警醒。因为,你不知道火灾会在什么时候发生。说到这里,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清华大学的这一次“演习过的火灾”,再想想前不久北方某市售楼处也是演习后的火灾,可以想见,悲剧真的就是“对付”的必然结局。□李松林

编辑:赵静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