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过节不收礼,不收礼啊不收礼,收礼只收×××。这是大家公认的巨俗却又效果巨好的广告,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的一大特色——逢年过节送礼忙。在2010年的中秋佳节来临之际,无人举杯邀明月,也很少有人千里共婵娟,反倒是节日如何送礼让人大伤脑筋,没办法,谁送礼领导记不住,但谁没送礼领导记得清清楚楚。
新加坡《联合早报》的记者注意到了这一点。9月13日该报的“中秋公款送礼,卡券暗藏玄机”一文写道,在中国大陆节日送礼中,“卡”的学问是很大的,有现金购物卡,也有可提实物的提货卡,今年北京市场就流行起了阳澄湖大闸蟹的提蟹券。过节送大礼,公款占多数,《联合早报》的记者走访中发现,对于能否开发票,销售人员回答十分肯定,“提供正规发票,来买的都是回去要报销的。”
文章评论道,中国节前送礼风愈刮愈猛,以致中央每年春节前都要向官员、公务员发布“禁礼令”,但收效甚微。在刚刚结束的教师节,有网民就因送礼风盛行而建议取消教师节。但世风如此,节有何辜。况且收礼、送礼几成全民行为,又岂仅仅一两个领域盛行?
讲中文的新加坡人了解中国不新鲜,可美国人对此也心知肚明。美国政治博客网站Huffington Post于9 月6 日刊载克莱门斯的博文。他写道:“当中秋来临,每个中国人都想得到属于自己的一盒月饼,请注意,他们的目的不是为了吃,而是为了得到月饼、送礼;再得到、再送礼,并且假装很需要、很喜欢。”
显然,中秋佳节的浪漫和诗意已经演化为物化的月饼和功利性的送礼,遗憾地是,它蕴含的历史和文化逐渐无人问津。幸好,《华尔街日报》让我们想起了一些传说。该报网站刊载“月饼疯狂”一文告诉读者,传说月饼里面藏着秘密的纸条,元朝时汉人用它来传递信息,准备发动针对蒙古统治者的起义,这些藏着秘密的月饼在第8个月的第15天传递,这就是中秋节的来历。
我不晓得,到底多少中国人知道这个关于中秋节来历的故事,如果从一篇外国报纸的报道中才知道这个节的来历,多多少少有些讽刺,把蕴含独立精神形成的节日变为单纯的送礼节,让人感觉酸酸的、怪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