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官”越来越不像是“昵称”

时间:2010-09-13 10:33   来源:红网

  把政府官员称为“父母官”,在习惯认知上是充满了亲切感的。不管这种称呼是老百姓有感而发的,还是政府官员自封的,我都认为是绝妙的。一方面,把政府官员当作父母,这个政府辖区就有了家庭的味道,在正常的人情世故下,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最亲密、最无私;另一方面,“父母官”也符合我国的传统文化,父母是一家之主,家庭的和睦、幸福和安定、兴旺都取决于父母的作为。当然,最有象征性的是,家庭大都是一言堂的,家里家外的事,基本上是父母说了算的。故此,全面地认识“父母官”的含义,除了表达尊敬和亲切之意外,其隐含的弊端也不可否认。

  上海很久前有一出滑稽戏,名叫《糊涂爹娘》,说的就是一对没有正经的活宝家长,把一个家庭搞得乱七八糟的。虽然是滑稽戏,但观众笑过之后,不得不感叹:作为一家之主的父母,其行为的不端对家庭的祸害真的不小。假如一个贫困家庭,不顾经济条件,却学起了富人的做派,不管孩子们天天嚷着想吃肉,而先勒紧裤带买辆车,谁说这样的父母不是“糊涂爹娘”?但是,这样的“糊涂爹娘”不但小家庭里有,社会大家庭里也有:《金羊网》9月11日发表文章《贫困老区半年斥巨资建成山寨中国馆和歌剧院》,说的是“江苏经济欠发达的革命老区阜宁县继山寨中国馆后再次投建山寨悉尼歌剧院。该建筑所在公园投资5000万元,山寨版中国馆政府拨款350万”。

  对于这件事,尽管阜宁县政府新闻办已作出回应:“网上有争议是可以理解的,是正常的质疑,不会追究发帖人的责任”,但是我还是不想太深刻地评论这一现象,原因是这比起某些官员利用权力为自己建别墅,甚至有的贪官干脆把近二亿的不义之财收入囊中来,这还算是做了一件“实事”的。我要说的是,有些政府官员太把自己当“父母官”了,也太把自己的“辖区”当私人家庭了。

  政府官员有“父母官”意识本来不是坏事,如果做到爱民如子、以身作则,那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一旦忘了“父母官”的“家庭责任”,沉湎于老子说了算的家长作风里,那便是权力的专制了。其实,阜宁县政府新闻办的“网上有争议是可以理解的,是正常的质疑,不会追究发帖人的责任”就很像一家之主的口气,有点把政府行为当作“家务事”的味道了。然而,实在不能小看了这种领导作风,因为,一对糊涂爹娘最多毁了一个家庭,而一个糊涂“父母官”,损害的是一大群百姓的利益,影响的是整个社会风气,真的不可小觑!
 
  一个贫困地区,犹如一个贫困家庭,“父母官”的首要任务是带领全体人民共同致富,把有限的精力和财力用到实实在在的发展项目上,越在不富裕的“家境”下,越要精打细算、勤俭“持家”。而不能只图自己表面光鲜,做一些并不务实的“门面装潢”。
 
  值得引起重视的是,近来这些“父母官”们越来越热衷于做“门面装潢”,从开发、争抢名人故里,到复制建造名胜古迹,无不出手宽绰、一掷千金。这些做派的共同理由是展示地方形象,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我想,这样的理由虽然冠冕堂皇,但这些“父母官”的无能和虚荣也暴露无遗了。发展地方经济怎么能要么在地底下寻找老祖宗留下点什么,要么搞一些东施效颦的瞎打扮,怎么就没有一点自己的独创能力呢?试想如果在一个家庭,子女们看着家徒四壁,自己的父母却不是翻箱倒柜寻找祖宗的遗物,就是把仅有的一点钱用来装饰门头,而丝毫不管孩子们一日三餐、衣食温饱,这样的父母称职么?鉴于此,把政府官员称作“父母官”,越来越不像是“昵称”了。(知风)

编辑:赵静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