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园不是拔地而起的旅游景点

时间:2010-05-27 15:45   来源:中国青年报

  从5月19日起,观众只要在世博浦西园区的城市最佳实践区北部问讯处,凭当日门票领取一份《城市名片册》,在集满15个指定的城市案例盖章后,就可获得直通中国馆、沙特馆、德国馆、西班牙馆和捷克馆的VIP待遇。

  客流量既考验着相关接待设施的运行和应急能力,也见证着着世博概念的受欢迎程度,还挑战着主办方的营销和运营能力。世博会主办方这次进行“存量盘活”,显然意在改变目前浦西园区“绝对冷落”和浦东园区“相对火爆”的不均衡。

  据统计,进入城市最佳实践区参观的游客总数占参观总人数的10%左右,参观者平均每人参观3~5个案例展馆。如何使更多游客参观浦西园区的城市最佳实践区,不仅关系到浦江两岸展馆的客流均衡,更事关“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精髓能否得到更多公众认同,进而得到传承和发扬。

  城市最佳实践区是本届世博会的创新内容,它既用翔实案例诠释着本届世博会的主题,又集中体现其科技含量和价值所在。不过,对于习惯了游山玩水的游客来说,这些实践区多少有点“闷”,不管你披着怎样的绿色环保概念,都难逃“水泥森林”的帽子。

  世博会中那些丰富的视觉景观和充满想象力的创造、现代科技的发明、异国的风情展示,无疑实现着孩子们和大人们的梦想,吸引着一批批游客进入游戏、娱乐和幻想的世界。而浦东园区国家馆天然具有将这些旅游元素集合在一起的市场感召力,所以大多数游客宁可在热门国家馆前排队三四个小时,也不愿移步浦西。此时组织方提出“东部与西部联动、城市与国家联动、文化与科技联动、现实与未来联动”的观览调控思路,非常必要和及时。

  对于我们而言,最应认真探讨的是:世博会到底是干什么的?似乎从开园以来,不少参观者都将世博园当成了一个在浦江两岸拔地而起的旅游景点。正是基于此,网上又在热烈谈论“这个景点的价格是不是太高了,超过了国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很少有人将世博会当成一个与世界对接与未来对接的学习新知的大舞台。事实上,世博会的生命力就在“科学”二字上,放弃对其“科学”含量的评价和吸收,拘泥于游客心态,只会得出世博园不过是个大号的但还不太好玩的“嘉年华”的狭隘结论。

  如果我们费尽千辛万苦地最终达到甚至突破7000万参观者的大关,而这些人不过是满足于“拍个照、串个门”,那就很让人担心世博会之于上海之于中国到底能留下多大的涟漪了。40年前的日本大阪世博会参观者突破6000万人,一半的日本国民参加并见证了那场盛会,其成功举办被公认为日本国家现代化到来的标志。现代化不是带着旅游的心态逛出来的,而是带着参观学习的心态博采众长后创新出来的。

  一个全民科技的盛会,不该仅成为被挑剔的游客漫不经心走过的景点。公民的科学素养是衡量一个国家进步的根本性指标之一,世博园里应该有更多具有高度科学素养的国民。以一位参观者而不是游客的心态重新走走世博园,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编辑:赵静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