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财经消息颇有点魔幻现实主义色彩:有一家公司计划伦敦上市,该公司主营业务是风水——这家名叫新天地的新加坡公司打算融资150万英镑以拓展中国市场。靠着测风水,看八字,卖护身符等,这家公司一年入账7362万港元(约6000万元人民币)。
风水轮流转,近期,房地产业走出低谷。6月份一系列经济数据皆跌入低谷,GDP三年来首次破8,CPI以2.2%的增速创下29个月来的新低,PPI-2.1%加速下跌,股市回升只是昙花一现再度跌破2200点,连油价都出现了三连降。一片跌落中,只有一样东西在涨价,那就是房价。
我们注意到,只要经济一下行,就有一种奇怪的声音出现:让房地产拯救一切——水泥、钢铁、建筑、家电行业?但此刻如果真对房地产放缰,其结果恐怕是饮鸩而难止渴。
首先,通缩未必就比通胀更坏,GDP并不能代表一切。在GDP狂奔的那些年,许多行业的怪现象也层出不穷。例如钢铁、水泥等行业年年说要淘汰落后产能,年年产能不减反增;这些行业到处哭诉原料涨价、利润微薄,却就是不肯优化结构、减产增效。又例如,跟随着GDP一路高涨的还有CPI,虽然每年都会有统计数据显示居民平均收入上涨了多少,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人群的切身感受是:收入未见涨,物价却噌噌往上。种种怪圈,恰好可以借此市场的低谷刮骨疗毒。在GDP放缓增速之际,我们更需考虑的应是如何提高GDP增长质量,而不是保证其增长速度。
其次,房地产调控带来的阵痛,是必须要忍受的,地方收入靠卖地,银行、钢铁、水泥等多个行业过度依赖房地产,住房价格无节制上涨,引发投机者再度热炒,刚需族出于恐慌承担自己难以承担的高房价,此种恶性循环螺旋式放大,最终将会是一个所有人都承受不起的泡沫。
说到有质量的GDP,国务院常务会议11日讨论通过《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了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创新流通方式、提升信息化水平、切实降低流通环节费用等内容,在笔者看来,这是通往更高质量的经济发展的一条路。
来自中国商业联合会的资料显示,2005年以来中国物流总成本占GDP比重一直保持在18%左右,而西方发达国家是8%-10%。
事实上,中国物流成本之高早已不是秘密,央视曾连篇累牍报道过“买路费之困”——这些报道中,一个普通的长途大货车司机如果不超重运输,不仅挣不到钱,还要倒贴。中国的路桥公司之有钱,甚至超过了房地产和金融业——2011年度,13家高速公路上市公司毛利率为56.08%,超过地产板块的39.38%;重庆路桥毛利率甚至高达91.14%。
物流成本推高物价,掣肘消费,白白消耗社会财富,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最近拐进了“保增长车道”的中国经济,除了降息之类见效快却不治本的手段之外,更长久有效的“药方”就该包括如何让流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我们期待《意见》能够早日落实,让相关行业真实受益。(抒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