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核”的楼市,调控方能“不反复”

时间:2012-04-16 11:03   来源:广州日报

  日前,广州收回一块“地王”,将原规划建设200米超高层商住楼改为文化用地,欲建孙中山纪念馆。放在中央楼市调控“万马战犹酣”的语境下,这一不寻常的举动,颇为耐人寻味。

  尽管仍有巨大改进空间,当下的中国楼市调控无疑是人们记忆中最严厉,同时也是最富成效的一次——3月20日,杭州现房企破产第一案;上周,国家统计局提前透露,1、2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价格稳中趋降。“房价还远远没有回到合理价位”,犹记一个月前总理掷地有声的话语;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强调,“决不让调控出现反复”,态度之坚决,令人怦然心动。

  然而,理想再丰满,也必须正视现实的骨感。眼下,一些可能消解调控成果的不确定因素不仅存在,而且有悄然“反攻”的迹象。一些地方先后以变相放宽限购的方式试探中央调控底线,房协负责人大肆鼓吹“楼市调控至中盘正是买房好时机”,加上一季度我国GDP增速降至8.1%的新低,引发人们对房地产“支柱产业”后续调控的猜测。确实,当年轻激进却尚显青涩的房地产经济,二十多年来已如此“水乳交融”地嵌入到中国经济肌体之中,正如广告词所言,“用过,就再也离不开它”。今天再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与决心对楼市痛下重手,其阵痛、其阻力,可想而知。

  欲令当前来之不易的楼市调控成果“不出现反复”、乃至“回归合理价位”,中国楼市必须尽快进入“双核时代”——对商品房、投资需求与保障房、刚性需求堵疏结合、有压有保,从而确保两条轨道均获得健康发展。

  “压”,目的是挤出商品房市场的不良泡沫,让其发展更可持续。实事求是地说,近些年不少地方已被房地产所绑架,各种能摆上台面的和摆不上台面的动机,让房地产成为地方财政甚至公权力小圈子内的“奶牛”。配飨如是,要所有地方都真心实意地认同、配合调控,难度可想而知。从上至下严格的限购、限价令,可谓诸多组合拳“过尽千帆皆不是”后终于打准了七寸的“必杀技”。但必须指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很多地方,以合法的“假税单”、“假首套”绕过限购令的做法,早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漏洞不堵,或成溃坝之蚁穴。同时,如何进一步调整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打破土地财政,至关重要。

  “保”,是从“加大供应”的视角改变楼市的供求天平,纠正以往楼市组合拳单纯“抑制需求”、疼在“寒士”身上的不合理取向。一方面,央行提出首套房贷利率逐步放松,一些城市重回8.5折利率优惠,凸现出楼市调控政策支持刚性需求的人本关怀。然而,在房价高企的语境下,如何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对中小户型的首套房刚需买家进一步适度降低首付比例,是一个考验市场正义与调控智慧的命题。

  另一方面,保障房建设高歌猛进中隐忧连连。今年“计划开工700万套以上,基本建成500万套以上”背后,存在庞大的资金缺口,地方政府投资压力过大,导致一些地方不堪重负下玩起“假开工”、“数据注水”等花招。如何确保保障房建设如期完成任务,恐怕不仅要往下压担子,亦需中央财政资金有更多的担当。

编辑:樊玉娇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