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炭资源强力整合,释放出了大量民间资金,那么这些资金究竟流向何处?
“山西的高速公路3年建了3000公里,投资2500亿元,钱从哪里来?截至目前,所用资金的70%来自于民间,通过BOT、BT等多种方式融资得来。可见小煤矿关闭后民间资金的一大流向是金融业。其次是文化产业,山西要打造5大文化旅游产业区,许多民营煤炭企业家都开始投入大量资金。”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省长王君说。
正如王君代表所言,金融行业、文化产业、现代农业正是山西民间煤炭资金最大的流向领域。
小额贷款公司在山西如雨后春笋般成立,其中多为来自民间煤炭企业的资金。此外,许多创业投资基金也都感受到了“煤老板”的热情。
投资文化旅游产业的民营煤炭企业家不在少数,在绵山、王莽岭、芦芽山、石楼旅游项目,以及雁门关风景区等,都可以寻到“煤老板”的身影。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强度大、周期长,但由于不乏成功项目,让这些“煤老板”觉得很有奔头。
改当“农民”的“煤老板”也为数不少,养鸭、养猪、种水稻、种核桃,甚至开办了高科技农业园区。现代农业受青睐,一方面是因为产业门槛较低,一方面是这些企业家看到了绿色和健康产业的未来。
嗅觉灵敏的“煤老板”们向哪些领域转型,恰恰反映出了山西省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