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利率”的日子何时终结

时间:2012-02-13 10:06   来源:中国经济网
    国家统计局2月9日公布的1月份宏观经济运行数据显示,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5%(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0.5%)。最新调整的银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为3.5%,4.5%的涨幅已经连续24个月高于同期存款利率。百姓实际存款利率为-1.0%。也就是说,把钱存一年定期,一万元会“缩水”100元。这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负利率”,也就是说名义利率减去名义通货膨胀率后为负值。简言之,如果把钱存在银行里,得到的利息还不足以弥补通货膨胀所带来的损失。(2月9日人民网) 

    负利率不只蚕食普通居民的消费能力、加剧通胀预期,更造成社会资金的错配,导致实业凋敝、投机盛行。因为资金成本低,就会诱使人从银行贷款投资或投机各个行业,从热炒房产、商品期货等,到天价大蒜和绿豆,可说无处不炒。但市场规律就是有涨必有跌,当能炒的都上天后资金断裂时,到时候本就象美次贷危机一样,一张牌倒后就形有多米诺骨牌式连锁反应,其结果是银行买单,而银行的钱是所有存款人的钱,所以归根到底还是存款人买单,普通百姓成为最大的冤家。

    根据经济学基本理论,负利率让存款客户受损失,让贷款客户得便宜。而在我国,银行的存款客户一般是普通居民、中小企业等,其贷款客户则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及为数不多的强有竞争力的民营资本。

    自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已经经历了4次负利率阶段。一次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历时38个月,持续时间最长。第二次负利率阶段始于2003年底止于2005年初,第三次负利率开始于2007年2月,历时21个月。第四次开始于2010年4月,延续至今。

    从人均收入来看,我国中低收入人群依然是银行出资人的主体,与其少得可怜的投资回报相比,作为资金的管理者——银行业的利润却是CPI增长值的10倍不止。据统计,目前南京银行、光大银行、浦发银行已发布业绩快报,净利润同比增长40%左右,宁波、华夏、民生、深发展银行也发布预增公告,其中宁波银行净利润同比预增30%-50%。华夏和民生银行净利润同比预增50%以上,而由于并表因素,深发展净利润同比预增60%-70%。2011年银行业业绩高增长,超出之前市场预期。

    长期的负利率正在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在物价上涨过程中,普通工薪阶层等中低收入人群的投资能力弱,获得财产性收入的机会较少。为了规避风险,只能把积蓄存放在银行里,而负利率的结果便是财富不断缩水。而一些行业则从负利率中获得更高收益。以银行业为例,目前我国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是3.5%,贷款利率是6.56%,利差约为3%。银行还持有企业和居民的大量活期存款,支付的利率更低,因此许多信贷的实际利差超过3%。

    负利率是直接导致当前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贫富差距急剧拉大的罪魁祸首。这跟我们社会主义制度是对立的。

    经济学家易宪容曾指出,“目前的负利率意味着社会财富大转移,意味着通过政府管制把居民的财富转移到暴富的房地产商手中、转移到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手中、转移到地方政府手中。”面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局面,中国的金融改革步伐绝不能停滞,必须尽快消除长期负利率对社会财富分配的逆向调节,以利率市场化为导向,让资金价格“随行就市”,加速推进利率市场化,结束长期负利率状态。(郝金刚)
编辑:樊玉娇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