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曝光,南充市财政局招标采购中心官员和卖设备的厂商结伴进藏旅游。对此,该中心主任回应,他们确实与厂商一起去过西藏,但采购中心7人去的目的是“探望援藏干部”;该中心另一副主任表示,临行前由于车不够,正犯愁,南充德尔数码公司老总来办事,主动表示他正想进藏探友,“可以顺道一路带去”,遂成行。
接近年底,我们可爱的某些胥吏们仍在不断为公众提供谈资、为媒体奉献话题。正所谓无巧不成书,胥吏们正犯愁之际,“凑巧”老板来办事并获悉衙门的“难处”,而且“凑巧”老板正想进藏探友,于是一拍即合。这么多“凑巧”,且探望一位援藏干部竟然要麻烦7人舟车劳顿,正常人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玄妙。正所谓投其所好,必有投桃报李之举,老板的一番苦心,日后多半不会白费。
只是,诸如此类的勾结和雷语多了,公众也审丑疲劳了。其实,官员和商人的一次结伴出游,放在当下的现实语境下,倒也算不上什么大不了的事,因为种种与此本质相同而形式各异的“公关旅游”,早已屡见不鲜。
此事更让人担忧的是,其细节让我们窥见,公权与资本“双宿双飞”的种种便利与隐蔽。我们不妨多想一层:此事之所以成为新闻,到底是说明此类事件之“偶发”,还是说明相关勾当往往不为人所知、很“安全”?如果不是“恰巧”被网友曝光,这一结伴出游不仅不会成为丑闻,恐怕还会成为小圈子内的“美谈”,促成诸多损公肥私的“好事”。依此逻辑类推,公权部门今天可以与商人“结伴出游”,明天就可以“结伴购房”、“结伴投资”、“结伴买官”、“结伴贪腐”。事实上,每一个贪官背后都有一大串商人的名字,他们“结伴”经营钱权网络、共同享用公权寻租带来的巨额利益,甚至还“结伴”享用情妇。
这就提出一个更严肃、更深层的命题:除了极其偶然的“网友曝”,有没有办法杜绝或减少如今普遍存在于一些部门的公权与资本的勾勾搭搭?求解之道,仍然是知易行难,绕不过既得利益者强大的惯性阻挠。尽管如此,仍需再三强调大方向,引起疗治的警醒与决心。
最先想到的当然还是“监督”。内部的权力监督是个老大难问题——平级监督,因为是“兄弟部门”而抹不开情面;上级监督,即使发现问题往往也以“培养一个干部不容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外部监督同样乏力——信息公开条例虽然让公众舆论前所未有地接近政府部门的“家事”,但潜藏于水面以下的仍是冰山的主体。如何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政府,让公权运作更阳光,减少“庭院深深深几许”的个中窍门,让苍蝇找不到可以叮的缝,权力应该让渡的空间还相当可观。
最内核的解决之道仍是:将权力关进“笼子”,砍去不必要的审批权,政府部门回归“守夜人”和“裁判员”的角色,尽可能减少(显然没有哪个政府可以完全杜绝)官吏们染指公共利益的几率。资本对权力趋之若鹜的追捧,等于间接证实了权力在资源掌控、行政审批甚至直接寻租上的如鱼得水。
因此,唯有让寻租者无机可寻,让企业不需行贿便能堂堂正正做生意,而不必担心被“合法”刁难、被“照规矩”淘汰,企业自愿或被迫“媚权”、“惑权”、“腐权”的成分才可能相应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