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发生了许多跟经济有关的大事,而且似乎都跟“规矩”有关。
最大、最有影响力的事,应该是当地时间10月12日早晨,美国参议院以65:35通过《反汇率操纵法案》,如果众议院也随之通过,而奥巴马总统不行使否决权,这项实际上针对人民币汇率的法案就会正式成为法律,从而为美国企业发起针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反倾销诉讼,或美国针对中国进口商品实施关税制裁,打开了一扇更大的方便之门。
法案在参议院“走程序”前后,人民币汇率并未如以往类似时机一样,走出较寻常更快升值的“送礼行情”,而是大起大落,令人关注。和以往历次类似表决不同,此次美国参议院的举措在美国国内引发诸多争议,担心因此触发大规模贸易战,甚至连一如既往不断“敲打”人民币汇率的奥巴马,也质疑参议院的做法是否自己先违反了WTO的“规矩”。
作为最大的经济体,美国是全球经济、金融各项“规矩”的主要制订者之一,自由贸易、反关税壁垒、反汇率操纵等,原本就是美国两百年来始终倡导的。但,如今的美国正经历经济衰退和失业高峰,原本有利于自己经济发展、扩张的“规矩”,如今却成了束缚、包袱,急欲打破。正如许多美国评论家所坦言的,当初美国提倡门户开放、自由贸易,是因为美国是最强者,公共空间和自由度越大,对强者越有利,如今的自坏“规矩”,实则是自信心下降的表现。
作为上升中的经济体,“规矩”对中国而言,却日益从束缚变成助益,法国“财经网”曾有评论称,中国是WTO规则近10年最大的受益者。此话并不夸张。面对美国“老大”自坏规矩般的咄咄逼人,中国理应用“规则”保护自己,用“规矩”对抗“不规矩”,更应积极参与旧规则的更新和新规则的制定。
几乎与此同时,在中国发生了一件看似小得多、但关注度同样不低的事:10月11日,广东省佛山市有关方面发布一条通知,宣布该市户籍居民家庭在现行限购政策和住房套数基础上,可增购一套单价不超过7500元/平方米的住房,但随后同一单位发布通知,称这一政策暂缓执行。
房价一直是中国社会的焦点和敏感问题,“金九银十”惨淡收场,开发商和依赖“批地经济”的地方政府大呼“吃不消”,民众却仍然对高房价叫苦不迭,中央政府也多次重申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此次佛山的“朝令夕改”,在不少中外分析家眼里,便是这样一种微妙的博弈:严重依赖地产经济的地方政府,开始小心翼翼地试探中央底线,而中央政府则以这种无声的方式,把底线明明白白地画出了。
房地产市场的博弈还是货币政策的风向标,如今全球经济“二次探底”风险加大,中国是否会放宽紧缩政策“救市”引人关注,更引人揣测,佛山的一松一紧,也让猜测中国货币政策的中外人士的心,随之一上一下。
和地方不同,中央更在意的,是社会稳定和通胀问题,利益出发点不同,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不过几年来的事实证明,仅靠调控,同样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房地产市场的问题,为这个市场制订更完善、更“规矩”的“规矩”,然后让“规矩”发挥作用,恐才是最终的出路。
另一个和经济与“规矩”都有关的,是淘宝和小卖家的冲突。马云要改淘宝的“规矩”,结束吃了9年的“免费午餐”,尽管态度强硬,但从“规矩”上看并没有问题;小卖家为自己利益联手维权也没错,但迁怒于大卖家便与“规矩”不合。不过,淘宝的“规矩”中有“不规矩”处,即对口碑影响的毫无顾忌,和对公共关系的不屑一顾;而小卖家的“不规矩”中也有“规矩”,即任何人都有权维护自身的利益,不管其背景、实力。
本来理所当然的有偿服务却引发群情激愤,“冤有头债有主”的利益对话却殃及池鱼,理应视作最宝贵财富的客户口碑、品牌信誉和客户公共关系却被弃若敝屣……这一切都表明,在当代商业和社会领域,还有许多“规矩”要讲。(陶短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