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不能拘泥于CPI

时间:2011-09-13 14:28   来源:中国网

  8月份的经济数据发布,此前被各方“看好”的CPI,没有如愿地回落到6%以内,而是达到了6.2%。于是,通胀压力依然很大,调控不能放松的观点又占了上风。

  在货币政策已经一缩再缩,继续紧缩已经没有空间的情况下,CPI继续高企,且回落速度很慢,确实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但是,越是这样,越要保持冷静,越要全面、客观地看问题,而不能拘泥于某一个方面的问题,忽略了其他方面的问题。

  很显然,在宏观调控问题上,我们已经过多地拘泥和受制于CPI,或者说,过于被动地应对通货膨胀,而缺乏主动应对、积极应对的办法和手段。

  我们注意到,今年以来出现的CPI持续上涨,并不完全是市场调节的结果,特别是生活必须品价格,并没有出现同涨同落的现象,而是结构性上涨,是部分产品价格的阶段性快速上涨,带动了其他产品的价格上涨,蔬菜、猪肉、禽蛋等都曾经扮演过这样的角色。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CPI的上涨,到底是什么因素引起的。如果是流动性过剩引起的,那应当是价格的全面上涨,而不是部分产品价格上涨。如果是市场供需矛盾引起的,就不应该出现产地滞销、销地价涨的问题。

  显然,这两方面的原因不是最根本的原因,至少,不是最直接的原因。那么,单纯依靠紧缩货币政策的手段,能够控制住通货膨胀吗?能让CPI不上涨或明显下降吗?

  而事实上,从前年开始,价格的轮番上涨矛盾就已经出现了,从“豆你玩”到“蒜你狠”再到“姜你军”,以及今年初的“菜你啥”,游资炒作的嫌疑都非常大。那么,要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首先应当打击恶意炒作行为,而不是单一的货币紧缩。如果任凭游资炒作,即便货币政策再紧缩,物价依然会不断上涨。

  毫不客气地说,如果市场管理比较有序有力,没有发生各种炒作行为,CPI绝对不会达到目前的水平,至少可以下降1~2个百分点。更重要的,由于各种炒作行为大量存在,并轮番对生活必须品,特别是农副产品价格进行大肆炒作,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居民的恐慌心理,助推了价格的上涨。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宏观调控仍拘泥于CPI数据,而不是CPI上涨的原因,如何能够取得好的效果呢?

  必须看到,由于宏观调控过度拘泥和受制于CPI,一定程度上,不仅失去了调控的最佳效果,而且带来了许多负面作用与影响。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因为货币政策的过度紧缩而陷入了极大的困境。中小企业普遍陷入困境,则对就业和居民收入提高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另一个方面影响了居民应对通货膨胀的能力。为什么九十年代CPI超过20%,社会的恐慌程度也没有现在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经济发展比较理想,居民就业、收入有保障,应对通货膨胀的能力强、基础好。如果为了控制CPI而控制CPI,而忽视经济的发展、居民的就业以及员工收入的提高,即便CPI降到4%以下,对居民来说,仍然是通货膨胀,而不是物价上涨。

  与此同时,房地产泡沫、非法金融活动猖獗、政府大量负债、大拆大建等社会问题,也给CPI的稳控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也正因为如此,要控制价格上涨,防止恶性通货膨胀的发生,就必须跳出“CPI”看问题,将CPI纳入到整个社会经济工作中去,而不是就CPI论CPI,就控制论控制。基本的看法是,还是要在发展经济中消化CPI的上涨因素,在充分就业和收入增加上提高居民消化通货膨胀的能力。

  令人欣慰的是,8月份的CPI虽然没有出现预料的结果,但是,已经出现了下降的迹象,特别是生活必须品价格的增幅已比7月份有明显下降。而随着生产供应的进一步稳定,CPI的降幅也将进一步加快。需要有关方面注意和解决的是,切不可再发生游资轮番炒作生活必须品价格的现象。而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也一定要真正予以帮助和支持,减轻负担,克服资金瓶颈,度过眼前的难关。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