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上市公司争当放高利贷的“财神爷”

时间:2011-08-24 14:38   来源:人民网

  据有关媒体报道,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含有“委托贷款”字样的公告较去年同期增加32.3%。而上市公司放贷的利率也大为增加。在上市公司发布的对外委托贷款公告中,年利率最低为12%,最高年利率则达到21.6%。有的公司来自委托贷款的收益甚至超过了主业。(据8月23日《中国经济周刊》)

  在当今央行货币政策收紧,金融机构银根紧缩的大环境中,中小企业融资难成为生存一大难题,正常银行贷款难,高利贷几乎成为唯一选择。而从故事募集了大批资金的上市公司无疑成为中小企业最新的“财神爷”。本来,上市公司募集资本,最理想的状态是做强做大主业,但当嗅到了当前中小企业缺钱的“商机”后,上市公司变身放高利贷式的“黄世仁”,既不用对主业加强管理和技术创新,也无需费尽心机开拓海内外市场,如此轻轻松松收取利息赚钱,多爽?但是,上市公司纷纷投身高利贷对宏观经济、对市场都有百害而无一利,值得监管部门的警惕。

  不可否认,在制造业利润日趋微薄的情况下,反而不如放高利贷来钱快。这大概就是上市公司的趋利本能所致。但凡事不能过分。越来越多的资本从制造业抽离到虚拟经济中,不仅加重了经济的泡沫化,对优化我国产业结构,对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反而于事无补。

  在当今央行货币政策收紧,金融机构银根紧缩的大环境中,中小企业融资难成为生存一大难题,正常银行贷款难,高利贷几乎成为唯一选择。而从故事募集了大批资金的上市公司无疑成为中小企业最新的“财神爷”。本来,上市公司募集资本,最理想的状态是做强做大主业,但当嗅到了当前中小企业缺钱的“商机”后,上市公司变身放高利贷式的“黄世仁”,既不用对主业加强管理和技术创新,也无需费尽心机开拓海内外市场,如此轻轻松松收取利息赚钱,多爽?但是,上市公司纷纷投身高利贷对宏观经济、对市场都有百害而无一利,值得监管部门的警惕。

  不可否认,在制造业利润日趋微薄的情况下,反而不如放高利贷来钱快。这大概就是上市公司的趋利本能所致。但凡事不能过分。越来越多的资本从制造业抽离到虚拟经济中,不仅加重了经济的泡沫化,对优化我国产业结构,对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反而于事无补。

  笔者认为,上市公司竞相变身放高利贷的“黄世仁”有三害:

  其一,更改资金募集使用方向,无助于上市公司做强做大主业,提高核心竞争力。而上市公司是一个健康良性发展的基石,如果上市公司都朝三暮四的去从事放高利贷而不关注主业,必然对其实体经济产生负面作用,也加重了经济的泡沫化。

  其二,这种以“委托理财”的方式为名,行高利贷之实,也是打信贷政策的“擦边球”,无形中增大了信贷风险,也增大了中小企业的经营成本。如果中小企业能够安全运用资金,最终完成还本付息还好,但如果出现违约风险甚至坏账,必然损害上市公司的健康运营,进而将风险衍生到投资者身上。从而增大了股市的系统性风险。谁又能保证中小企业贷款稳赚不赔?

  其三,上市公司贷款的利率过高,最低12%,最高可达21.6%的上市公司贷款利率,属典型的高利贷贷款。而无论是银行贷款还是民间借贷,其利率大小,无疑都是要与国家总体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在在银行存贷款利率3-6%的情况下,高达21.6%的上市公司委托贷款利率,无疑是有扰乱金融秩序之嫌,一眼便知。一旦上市公司的这种高利贷款,出现资金链的风险与断裂,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这种上市公司一窝蜂式的高利贷之风当休矣。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