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以调查和审计终结公路“三乱”

时间:2011-05-13 15:21   来源:齐鲁晚报

  上世纪90年代,公路上乱设站卡、乱罚款、乱收费现象十分严重,不仅极大增加了物流成本,还造成民怨沸腾。因此,从1994年起,国家开始对公路三乱不断进行治理,但治理17年之后,河南一个维权司机披露,现在公路三乱仍然非常严重,全国每年的公路罚款可能高达4000亿元。(5月12日《新京报》)

  尽管每年公路罚款4000亿元是一位维权司机披露的,非官方数据,但依然有参考价值,因为“罚款经济”已经成为一大特色,尤其是公路罚款最常见。如果公路罚款4000亿属实的话,那么,每年“三乱”所收取的钱数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估计比4000亿元要多几倍。

  无论是媒体曝光路桥收费暴利超过房地产,还是公路“三乱”乱到极点,都表明这些腐败成本已经计入物价,让公众来买单。显然,不管是稳物价的“国16条”,还是收缩流动性,或者应对输入型通胀,都难以让物价低头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触及物价高企的腐败成本。

  国家统计局5月11日公布,4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3%,涨幅比上月略降0.1个百分点,比市场预期略高。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通胀形势还没有显露减缓趋势。扣除蔬菜价格的短期异常波动,物价全面上涨的态势明显;而考虑到未来蔬菜价格可能出现的反弹,未来物价上涨的形势依然严峻。

  在物价上涨形势如此严峻的背景下,我们必须要深刻反省很多现实问题。比如,垄断油企能否让利避免油价推高物价;有关部门能否对路桥高收费早日说“不”;再如,能否彻底清查公路“三乱”为物流成本减负。可以说,不反思解决这些问题,即便没有全球性通胀,中国物价成本也极其不合理。

  在我看来,不能让媒体对公路乱罚款问题白白曝光,有关方面和各地政府要主动认领各自责任。首先,审计部门理应对公路乱罚款进行专项审计。2008年,审计部门曾对公路收费问题进行过专项审计,发现了规模过大增加社会成本、通行费收入远高于成本、收费减免范围随意扩大等问题,但却对乱罚款问题不见专项审计。

  我以为,“审”清楚公路乱罚款问题是治理的前提。如果不审计,很难摸清违法主体和涉及金额以及罚款的流向,自然也很难针对性下药。同时,由于公路乱罚款的实质是腐败,因此,纪检监察部门也要介入调查,把乱收费的“罪魁祸首”揪出来进行严厉问责。

  其次,纠风办、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作为公路“三乱”问题的主要监管者,不仅要主动公开向公众道歉,反思各自监管漏洞,更要拿出切实可行的整改办法来。公路“三乱”治理了17年,今天依然是这般乱象,只能说明治理决心不够,治理力度不够。有关部门理应为此反省,否则,公路“三乱”还要继续乱下去。

  再者,要通过调查和审计让各地政府主动认领“三乱”。一方面,公路乱罚款与财政分成,让人吃惊不小,这说明除了土地财政之外,还有公路罚款财政,各地究竟收了多少罚款,是如何支出的,需要交代;另一方面,各地都有不少治理“三乱”的政绩来炫耀,但治理是不是在走过场,需要逐层调查并公开。

  也就是说,媒体揭露的公路“三乱”问题,需要有关方面来“接棒”,绝对不能出现舆论监督是“火焰”,而公路监管是“海水”这种情况。(张海英)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