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思维”下的路桥费:贪婪永不眠

时间:2011-05-12 15:42   来源:中国经济网

  4月底,央视财经频道记者选择国内现在最长的直达运输线路之一——广东、辽宁线路,跟随货车司机进行了三天两夜的体验。调查结果发现,运费至少三分之一被高昂的过路过桥费吸走。数据显示,路桥业暴利远超石油、证券、房地产、金融等行业。(5月11日《新京报》)

  经常浏览新闻的朋友可能有这样的感受,在我国有些事情被经常关注,被反复讨论,但最后却总也解决不了,收费公路的问题就是这样一个典型案例。曾经,“要想富、先修路”让国人憧憬起过上幸福生活的好梦;如今,“所有的道路都通向了收费站“却只能使众人感叹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不可否认,“收费公路成为印钞机”的现实证明交通运输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一方面,地方政府把大量资金投入到收费公路建设中,民生领域的投资就会相应减少;另一方面,与之伴随的高收费、高罚款正在剥夺终端产业的利润,使得最后绝大多数成本都会分摊到消费者头上。

  虽然,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笔者还愿意再次重复一下观点:

  其一,公路姓“公”,它作为公共产品,人们通行时还要交“买路钱”,这不符合公共产品的基本属性;其二,“贷款修路”可以,但人们缴费还款应当有尽头;其三,收费公路的账本应公开,让所有人知道到底有多少钱用于道路维护保养,有多少钱用于支付收费员的工资,还有多少钱成为了“灰色收入”。

  但是,我们还应该继续求索“收费公路成为顽疾”的更深层次原因。按理说,收费公路是由税款建设的公共商品,所有人可以免费使用,这也是政府征收税款的重要用途之一。但如今我国大多数公路都变成了非公共商品,使用者必须缴纳高额费用,不缴费者就不能使用。这样,地方政府以商业化为借口,就推卸了其利用税款向民公众供应免费公共商品的责任。

  我们不妨放眼望去,在以“经济杠杆调节供给与需求”的“诱导”下,这种“收费思维”几乎覆盖所有公共领域。在公共品领域实施商业化策略,而一般商品和服务领域则实施高收费策略。从水价、电价到油价,一遇到供应紧张的时候,就祭出“涨价”的这把“尚方宝剑”;从停车难到楼市调控,一碰到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就想起了“收费”这副“灵丹妙药”……

  在“收费”已经被很多人当成解决诸多经济、社会问题的主要思路之时,让地方政府摆脱“公路财政”和“土地财政”就成了公众的奢望,而老百姓辛辛苦苦挣的钱却源源不断地流到某些既得利益集团的手中,这无疑使得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确实,收费公路这个话题已经被讨论多次了,包括每一位司机,每一家运输企业乃至社会各界对它都深恶痛绝。我们不断在追问,收费公路收费,收到何时方是休?在笔者看来,不摒弃“收费思维”,贪婪永不眠。(子房先生)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