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高明的限,其实不在直接的限购,也不在直接的限行,而在通过科学的调控办法,使有车一族自觉自愿地约束驾车出行。
特大城市该不该限制汽车?在缺乏科学的城市功能布局、高超的交通设计和管理水平下,限购是一项次优选择。但限购本身也是一个很讲科学的活儿。北京通过购车摇号方式限购,有其科学性、合理性的一面。但从这一新政实施以来的一些乱象看,购车摇号新政还过于粗放,在科学性、针对性上尚缺乏更加高明的设计。
最近在一些汽车交易市场内,有人打出购买新车不用摇号的广告。尽管北京交通委否认十万元确保购车摇号中签说法,但这本身说明,没有中签的人,有着多么强烈的汽车消费需求。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签者却一点儿也不急。有报道称,北京目前产生的5万多个购车指标中,仅有1.2万个指标用于购车。尽管还没到购车期限,临近时购车率可能会提高,但全家多人中签后仅买一辆车,导致购车指标浪费的情况恐难避免。同时,这种中签后的低购车率,至少表明其汽车消费需求并不强烈,是购车摇号新政刺激的结果。
显然,汽车消费趋向失序了,不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而是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在干预。但因为干预的不得法,使汽车消费行为扭曲了,更使正常的汽车消费市场受到了较大的抑制。
出现这种失序局面,或许不在决策者考虑之中,却是新政刺激下草民选择的必然结果。限购令一出,一部分人当然就会有超前消费行为。中签率不高,亲戚朋友家属可能全面出动,以提高中签概率。结果当然就出现想买的人没指标、有指标的人不想买的局面。这说明,政府在汽车消费的资源配置中效率不高,远没有市场配置来得擅长。
在政府方面,当然希望满足民众需求,提高配置效率,于是便有了“政府考虑给一两年没摇上、又确有买车需要的人以指标”的承诺。然而,这种承诺虽然能实现最终的配置效率,但却在理论上把购车摇号新政给推翻了。因为有购车需求的人,只要坚持一两年摇号,最后都可以获得指标。到那时,机动车净增数量将会出现报复性上扬。
那么购车摇号方式有没有更加科学的设计?理论上或许有吧,但恕我们愚笨,想不出更优的、能够使汽车消费行为规范和理性的办法来。基于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高效率和成功经验,政府其实大可不必直接走上台前当购车指标的“分发员”,而可以借用市场配置的办法来实现调控。具体什么办法最有效,可以再研究,但至少应当奔着这个方向去,政府应当少干那些干不了、也干不好的事,不要动不动就想僭越市场,把市场干得顺手的事抢过来干。
而从治堵理念中的“限”字诀看,更高明的限,其实不在直接的限购,也不在直接的限行,而在通过科学的调控办法,使有车一族自觉自愿地约束驾车出行。这样的办法,值得深入的探索实践。(乔子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