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危机的根源究竟在哪?

时间:2010-12-24 10:32   来源:人民日报
  近年来,有关粮食危机的消息时有耳闻,最近联合国还发出世界粮食危机的警告。但联合国粮农组织预计,2010年世界谷物产量将比2009年增长1.2%,达22.8亿吨,接近2008年的创纪录水平。那么为什么联合国还发出粮食危机警告呢?究其根源,世界粮食是不患寡而患不均,而不均的根源就来自人们赋予并利用了粮食太多的属性。

    第一,公共物品属性。作为人类生存的基本经济要素,粮食首要属性是公共物品。

    第二,商品属性。粮食本身就是世界贸易体系中重要商品。然而,在世界贸易体系的发展过程中,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利用贸易规则制定者的角色,通过自己雄厚的粮食产量和贸易量,制造了世界粮食体系的不公平,激化了世界粮食的供需矛盾。一方面,“自由贸易”导致粮食定价权向少数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转移。长期以来,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国内以大量补贴等方式,以较低价格向世界粮食市场倾销,扭曲市场价格,企图打垮发展中国家粮食市场,让这些国家形成依赖他们的粮食市场格局。目前,有2/3的发展中国家已经由粮食净出口国变成净进口国。另一方面,“自由贸易”还导致一些国家政府丧失粮食生产和贸易的主导权,世界粮食市场越来越被全球粮食企业寡头所操控。在近30年中,它们操控了从选种、耕种面积、产量、储存、运输、定价等所有环节,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定价权。

    第三,金融属性。目前粮食贸易越来越金融化,成为粮食垄断企业和国际财团资本运作的一种方式。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出,在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下,一些发达国家推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国际资本投机炒作粮食期货,甚至囤积现货。为规避粮食涨价给下游企业带来的损失,一些国际食品巨头纷纷利用金融衍生品对冲风险。2008年世界粮食危机就有这方面因素。

    第四,能源属性。随着全球能源紧缺,粮食也逐渐能源化,美国等国家不失时机地推出生物能源战略,对全球粮食市场造成重大冲击。2008年4月,世界银行的一项评估报告认为,生物燃料应该为粮食价格上涨承担一半以上责任。

    第五,政治和外交属性。美国前农业部长厄尔·布茨在1974年某一期的《时代》杂志上这样说过:“粮食是一种手段,它在美国外交谈判中是一种武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粮食援助和贸易中附加各种条件,影响世界粮食市场的例子举不胜举。

    粮食是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最基本要素,几千年来其属性基本固定在公共物品和商品上,其间也为政治和外交属性所累,但对世界粮食市场冲击不具规模和连贯性。而今,金融和能源属性的日益强化,对粮食市场的冲击不可小觑。(苑基荣)

编辑:赵静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