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置房调查要入户?没关系,可以留人;查水电?专人可定时上门“开灯、放水”;到物业查询?可以有专人与物业接洽,必要时还可提供“身份扮演”服务。北京作为空置房调查试点城市的消息刚见诸报端,就有人推出“空房管家”服务。据介绍,管家服务按月收费,针对不同年限和户型的房子有不同报价,大宗客户还能打8折优惠。而近期咨询这种“空房管家”的电话是越来越多。(9月6日《北京晨报》)
为应对空房率调查的“空房管家”,我不敢说没有,但绝对是个案。而从新闻看,这个“空房管家”更像是家政公司的保洁服务。事实上,因为工作、休闲等原因,有些房子仅仅是在个别时段入住,比如那些长期出差的人,拥有度假别墅的人等,他们的房子空多住少。而房子又需要保养,怎么办?家政公司就推出“空房管家”。
“空房管家”之所以在这个节骨眼上引爆眼球,并非其“开灯放水”、“身份扮演”等服务,而是正赶上国家统计部门才不久表态的空置率调查。老实说,楼市在民众那里长期的积怨,已经到了一碰就着的地步。任何一个细微的楼市新闻,就有可能成为民众情绪爆发的点。比如轰动全国的“地下标间”。别说楼价不降,就是降一千、两千,对于和老伴加起来一月收入不到2000块,买肉都得找打折的“地下标间”主人陈新年这样的棚户区住户来讲,也是买不起的。民众把“地下标间”当成楼市积怨爆发的关口,不在于“地下标间”本身。
同样,有必要为空置率调查而专门聘请价格不菲的“空房管家”吗?空置率调查并不是要课税,也不是要罚金,空房的主人大可不必担心;退一步说,就是要课税,要罚金,除非所有空房主人联合起来,否则,某一个或一些人雇“空房管家”,并没有实际作用。换句话说,为应对空置率抽查而花钱雇“空房管家”,并不能保证自己得利,但一定是受损。难道说经济学上著名的“公地悲剧”在住房投机、投资者那里,在开发商那里,已经被克服了吗?
“空房管家”尽管有点不靠谱,但却成了民间质疑未来空置率数据的情绪化表达。尤其是,在空置率原本就不好准确判断的情况下,让这个抽查的公信力更加不确定。“空房管家”其实仅仅扮演了一个搅局角色。
对此,一方面,统计部门应该更加科学地制定调查办法和标准,比如用“抽样调查”取代“典型调查”,因为前者随机性比较大,而后者受主观影响较重;比如严格界定空房的标准,区分“空置率”和“空关率”,前者包括在售的房子,而后者是买了没入住的房子;等等,只有科学调查、科学区分,才会让空置率趋向准确;另一方面,民众应当理性的介入楼市探讨和争论,以诸如“地下标间”、“空房管家”这样的新闻发泄楼市积怨,过瘾是过瘾了,但不够理性,而且这样的激愤表达也不会引起重视——因为不值一驳,相反,如果以理性的态度,有理有据有力地监督楼市政策,楼市积怨才有可能不全是情绪化表达,才有可能引起重视,也才有可能促进楼市政策更好的发力。(王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