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新华时评:只为健康“加码”,不给抗疫“添堵”

2020年03月05日 09:21:00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上海3月4日电题:只为健康“加码”,不给抗疫“添堵”

  新华社记者何欣荣、胡洁菲

  “红码停、绿码行!”近日,为更加高效地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多地基于大数据技术推出了本地版本的手机健康码,如杭州“健康码”、上海“随申码”、广州“穗康码”、北京“健康宝”……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各省市推出的健康码多达近百种。

  各地推出的健康码是市民通行电子凭证,由市民或者返工返岗人员自行网上申报并经后台审核生成的属于个人的二维码,大都实行“红黄绿”三色管理:显示绿码者,亮码通行;显示红码者和黄码者,需要集中观察或居家观察,满足条件后将转为绿码。相比反复填写表格,市民只需随手“亮码”外加测温就能证明自己的健康状况,是数字技术用于政务服务的有效实践。

  这些健康码的推出,旨在让复工复产更加精准、科学、有序,但在实际应用中,一些市民发现手机中的健康码只在本地有效,一旦跨地区就不灵了,成了出行和复工的新障碍。

  若想使健康码发挥更大效益,还需要在一“码”平川使用畅通方面下功夫。首先应打通分类数据源的联系。以上海的“随申码”为例,其依托上海大数据平台,汇聚了卫健、公安、交通等部门的数据以及电信、航空、铁路等行业数据,通过数据建模、分析评估测算出不同的风险状态。只有打通不同数据源,才能使疫情期间个人通行电子凭证显示的结果更全面、客观、准确、专业。

  其次要推进地域层面的信息对接。疫情防控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一个地区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孤岛”。在复工复产稳步推进、地区间产生大量人员流动的情况下,一些可能因区域间隔造成的阻碍应当在政策制定时被纳入考量范畴。

  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推动健康码互认:长三角、京津冀等已经宣布将推进区域内健康码互认,浙江与河南、山东与贵州等省份也开展了健康码的跨省互认。已经上线试运行的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则推出了防疫健康信息码,并将逐步与广东、上海等地的健康码对接。这表明全国“一盘棋”、协同治理正逐步推进。

  各类健康码的推出,彰显了地方政府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治理中的创新思维。但要进一步打通疫情防控和复产复工中的人流、物流堵点,还有赖于更加精准和灵活的治理模式,让技术应用更好地为疫情防控“加码”护航。

[责任编辑:杨永青]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