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70末、80后一代,诞生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他们中的大多数从来没有为父辈们曾需时常面对的温饱问题困扰过,但童年、青少年时期的他们,物质和精神生活也谈不上丰富。他们中的多数正属于“上了14年体育课(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二年级),却几乎没有特别擅长的体育运动”的典型代表,但他们的下一代,不会再是这样的情况。
上海某知名外企高管李蓓,高学历、高收入,注重生活品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自然也不会只盯着学习成绩。李蓓的儿子正在上小学五年级,学习压力已经比较大,但李蓓保证他每周至少踢足球和游泳各一次,“儿子特别喜欢足球,有时一周踢一次不够,还会再加一次课时,偶尔再打打篮球,”李蓓说道, “我自己是学医的,对孩子身体健康很重视,现在社会压力大,孩子学习任务重,这些都必须建立在健康身体的基础上。同时孩子在运动过程中也可以释放压力。”
北京大学硕士毕业的吴莹,三十多岁,事业有成,正在北京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从三岁就开始接触体育运动,游泳、冰球、羽毛球都有学习,现在一周打冰球四五次之多,女儿则从四岁开始练习艺术体操,一周有三四次,女儿也喜欢游泳。
同样在北京,热爱体育的黄红旗也有一个爱运动的儿子。正在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平时参加的体育运动多达四五种,包括高尔夫、网球、游泳、跑步、自行车等,黄红旗介绍,“儿子最喜欢的是游泳和自行车,每周至少有三次、每次一到两小时的体育运动时间。”
李蓓的儿子坚持游泳多年,很少感冒发烧;吴莹的儿子曾经过敏性鼻炎很严重,一到秋冬季节就鼻涕不断,通过游泳,基本上解决了过敏性鼻炎这个顽疾。黄红旗的儿子食欲好、身高增加明显。
但在孩子的体质增强之外,家长们更看重的是孩子通过体育运动带来的性格、品质方面的变化。
“最大的变化就是更加有团队精神了、不那么轻易说放弃,对一件事情的坚持度有了增加。”吴莹表示,“孩子建立了良好的规则意识;结识了一帮打球的好朋友,在与同龄人的交往中更加主动。因为积极参与到集体运动中,使得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也有了提升。”
70末、80后一代的子女,如今大多还在小学、幼儿园阶段,尚未进入到学业压力最重的中学阶段,但家长们都认为,未来即便孩子的学业压力加大,也不可能让孩子放弃体育运动。
李蓓表示,“会让孩子一直坚持运动。体育与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学习的过程也需要劳逸结合,身体健康毕竟是基础。”吴莹觉得,随着孩子的学业压力增大,未来一周打四五次冰球的频率可能会调整,“但只要安排合理,每天都可以抽出时间来让孩子运动。”
让70末、80后一代感慨的是,现在的孩子参加体育运动的条件和环境与过去有着天壤之别,李蓓回忆,“我们小时候参加体育运动就是玩,哪有现在这种定期训练的条件,家长们对孩子参加体育运动的意识也完全不一样了。”吴莹发现,儿子现在打冰球、女儿练艺术体操的场地、师资条件都是国际水准的,这是自己小时候不敢想象的,“我们上学那会儿,有校队的学校,都已经是凤毛麟角。”在黄红旗看来,现在孩子们能有充分条件去参加各类体育运动,也与家庭经济条件改善,体育设施日趋完善和体育培训机构的大量涌现有关。现在,家长们只要愿意让孩子参加体育运动,就一定能找到适合孩子的运动项目。(记者 慈鑫)
[责任编辑:葛新燕]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