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围绕制度设计和运行情况对一个国家的治理状况进行考察,比较容易看到实际情况。从中国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功运行的结果,也可以说现实中展现的中国治理效果是以制度体系的进步为条件的,是在制度的保障和推动下获得的。在实践层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障和推动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社会整合与维护稳定的功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态和功能与基于特定社会结构上所产生的特殊需求密切相关,这个需求就是中国人民对团结即社会整合的需求。我国人口众多,发展不平衡,现代国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必须与这一国情相适应。如果不能团结起各方面力量,国家就会一盘散沙,什么事也做不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社会整合与维护稳定的功能,已为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实践所证实。这种功能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独特结构。如果说现代西方制度体现的是“分权”理念,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现的就是权力“分”与“合”的平衡统一。其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制度构成中具有核心地位和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也将在党的领导下走向成熟完善。
社会动员与推动发展的功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广泛持续的社会动员。与欧美国家政治体制相比,中国政治体制具有更明显的有利于持续进行社会动员的结构和功能。这一功能有许多方面的体现。政治体制本身具备适应社会动员的结构,执政党具有强有力的组织系统,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政治协商会议也具有明显的社会动员作用。在具体运行上,中国有自己相对成熟的社会动员机制,比如民主集中制等,可以有效凝聚社会成员共识,统一指挥、综合协调、全民参与,形成国家和社会治理的强大合力。
普遍参与与优化政策的功能。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所推行的一系列政策总体上是正确的。人民群众能够有组织地参与国家治理,使得政策制定有更强的社会适应性,这也是我国人民民主的一大优势和特色。中国共产党通过民主集中制和群众路线形成具有广泛民意基础的政策,这是中国政策优化的关键环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立法机关,是最重要的民众参与制度。运行越来越制度化的人民政协,为政策方案的优化提供常态化的协商机制。事实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民众普遍的政治参与提供多方面的制度安排,正是这种安排保障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政策不断改进。
规范权力与保障权利的功能。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在公权力的宏观运作中,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有相当程度的发展。依宪治国、依法治国原则的确立,不仅使制度获得了来自法治理念的支持,而且为各种制度的改革创新提供了基本遵循。在公权力的微观运行中,尽管权力的行使仍存在许多需要改善的地方,但制度体系中的规范因素已经大量增加。执政党纪律监督、人大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的功能均在不断得到强化。此外,对现代国家来说,公民权利的发展是制度进步的重要体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民个人权利和自由的不断丰富和扩大体现着中国的制度机制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也说明中国的制度是一种现代文明型制度。日益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时代要求相契合,适合中国国情,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意愿,彰显出独特优势和强大生命力。
(作者为上海行政学院政治学部主任、教授)
《 人民日报 》( 2017年07月23日 05 版)
[责任编辑:葛新燕]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