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回应“时代之问”
唯有争当改革的促进派,敢做改革的实干家,既推出改革方案,又追求改革效果,人民群众才能在改革中拥有更多获得感
10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一集《时代之问》,已于17日晚8点在央视首播。节目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改革理念的形成轨迹,系统阐释了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改”“往哪儿改”“为谁改”“怎么改”“如何改到位”等重大理论问题,勾勒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领域改革框架,生动讲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伟大改革进程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获得感。(7月18日《华商报》)
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所谓全面深化改革,指的是全面、系统的改革与改进。它不是零敲碎打的调整、碎片化的修补,而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当前改革是全方位、立体式的改革,涉及方方面面。去年底,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晒出全面深化改革成绩单——“完成97个重点改革任务,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还完成194个改革任务,各方面共出台419个改革方案”。
很多改革都由现实问题推动,也是解决现实问题的不二法门。随着改革措施越来越多,改革框架基本搭建完毕,公众最关心的就是改革措施如何贴地而行?改革措施如何更好更快地见实效?改革与民意如何实现良性共振?
回答这些疑问,需要从三个方面看。其一,改革方案必须优质,“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每一项改革措施都应该是民意的集中反映;其二,改革措施必须不折不扣地落实;其三,为确保改革措施落实,应建立督查和问责机制。
推出改革难,不折不扣地落实更难。统计发现,从2013年12月30日至2016年9月24日的1000天中,在中央深改组召开的27次会议的公开报道中,习总书记有关讲话提到“改革”272次,提到“推进”48次。这充分说明,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出台措施只是一个重要环节,更关键要看改革措施如何落地。
截至6月26日,中央深改小组已召开36次会议,几乎每次会议都不厌其烦地强调落实,“落实”一词共出现225次。以第36次会议为例,会议指出,抓改革方案落实,要发挥好部门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形成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的工作推进机制。
“干一寸胜过说一尺”,抓落实不能停留于怎么说、说什么。谁来抓?怎么抓?中央深改小组有明确说法。比如,在今年第32次会议上,习近平要求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亲力亲为抓改革、扑下身子抓落实”。不仅要“亲自抓、带头干”,还要“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做到重要改革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察,扑下身子,狠抓落实。足见中央推进改革何其矢志不移。
值得一提的是,中央深改小组会议还曾提出,“每项改革落实要有时间表、路线图,跑表计时,到点验收”。联系到深改小组会议提出的“三督三察”——既要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也要察认识、察责任、察作风,确保党中央确定的改革任务不落空。这就意味着,改革措施不是一提出就了事,还必须按质按量完成,是要被督查的,是要接受验收的,如果验收不合格,就难免吃不了兜着走。
拿什么向改革开放40周年致意?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如何感受到更丰满的改革红利?敢啃“硬骨头”。
“拥护改革、支持改革、敢于担当的就是促进派,把改革抓在手上、落到实处、干出成效的就是实干家。”要将改革进行到底,应该意识到,改革难免有阵痛,但不改革就是长痛。唯有争当改革的促进派,敢做改革的实干家,既推出改革方案,又追求改革效果,人民群众才能在改革中拥有更多获得感。
[责任编辑:郭碧娟]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