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跨省倾倒工业污泥案。14名犯罪嫌疑人将5540吨工业污泥从浙江省桐乡市运至江苏省,并倾倒在宿迁泗洪县、盐城县东沟镇、海安县曲塘镇等地。(4月26日中国新闻网)
企业跨省倾倒有毒化工废料,如此以邻为壑,祸害异地,实在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企业跨省倾倒废料,虽说不污染当地环境了,但是化工企业不想办法治理污染,对有毒废料进行无害化处理,让排污达标,而是通过跨省非法倾倒化工废料的方式转嫁污染,危害外地,企业如此排污比直接在当地排污更隐蔽,更可怕。试想:如果甲地到乙地倾倒,乙地到丙地倾倒;最后可能形成一个怪圈:所有的地方、所有的企业都可以宣称自己污染物排放达标,没有污染环境,而人民群众又在深受环境污染的困扰。如是环境保护局面岂不滑稽?
就事论事,要治理跨地域倾倒废弃物,需要两地政府与环保部门积极协商解决问题,管好本土环境污染,提高企业违法违规成本,司法部门对蓄意异地排污的企业启动司法程序。让企业基于违法成本考虑,不敢转嫁污染,以邻为壑。
更为重要的是,跨地域排污除了企业无良以外,地方政府与环保部门难辞其咎。《环境保护法》第六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如果当地政府与环保部门积极作为,督促污染企业整改问题,排放达标,严格履行社会责任,不干以邻为壑的缺德事,跨地域偷偷倾倒工业污泥之类的案例也会逐渐减少。
问题是,好多地方政府及环保部门并不愿意履行环保责任。有人大代表曾披露,北方某市多次上榜“全国大气污染最重城市”,市领导下令严查。环保局长很“委屈”地说:咱们的监测探头都设在森林公园里了,怎么污染还这么大呢?人民群众深受污染之害,而监测数据自说自话。这样的环保现状岂不可悲?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谈到雾霾天气时曾表示,如果在吃饭喝水呼吸都成问题的情况下,GDP世界第一又有何意义?诚如斯言,发展显然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环境污染教训太多太多。痛定思痛,地方政府显然不能躺在靠充满环境代价的GDP政绩沙发上沾沾自喜。但是,为何那么多环保教训警醒不了地方政府?为何某些官员对环境污染麻木不仁?污染政绩就是答案。我担心,相对于意义被夸大的GDP指标来说,老百姓的姓健康再重要,也没有GDP重要。污染问题再严重,也没有GDP上不去严重。
要让环保问题受到重视,就要自上而下改革政绩评价体系,严格落实环境污染问责制度,扣除官员的污染政绩。铲除拿环境换GDP的现实土壤,遏制住官员制造污染政绩的冲动。如果畸形政绩观不改变,好多地方仍然走不出环保困境,以邻为壑,跨地域倾倒废料的闹剧还会继续重演。(作者:叶祝颐)
[责任编辑:李帅]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