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大陆观察

人民时评:理解了停车难才好治停车乱

2017年04月14日 09:56:00  来源:人民网
字号:    

  转型期的城市治理者,要勇敢面对治理中出现的弊端和病灶,也要真切分担老百姓的现实压力,科学规划并灵活调整方案,才能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许多时代命题

  备受关注的《北京市机动车停车管理条例(草案送审稿)》开始公开征求社会意见。在拟定的条例中,违法停放的机动车将被罚款和扣分“双处罚”,引起广大车主议论纷纷。

  绝大多数人并不反对为规范停车秩序而提高违法成本,犯难的是怕找不到合适的停车位。买车尚可以通过节流控制,停车却只能就现有条件解决。不怕罚的总归是少数,大多数人都是不得不选择游击队员般的生活方式。乱停车可能会妨碍交通、阻碍急救、激化矛盾,没有哪个人喜欢自找麻烦。

  公允地说,北京市对违法停车的整治不断升级,也做了不少准备,其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在近两年进行了详细的停车位普查。北京市交通委负责人曾透露,今年一季度就能出底数,本市有多少个车位、还差多少、日夜间停车需求等数据都将心里有数。基于摸底结果,“治病的药方已经比较清晰了”,那就是停车有位、停车入位、停车付费、违停受罚。四项内容中,有足够的停车位无疑是决定其他三项举措疗效的关键,需要政府部门多操点心,而后三个则需要停车人真正改变使用习惯。

  就治理思路来看,早一点把相关数据公开非常关键。截至目前,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已达571万辆,而对于停车位的数量,根据一些媒体的梳理和推测,即使按照车辆数和车位数1∶1来配比,大概也有四成到五成的缺口。备案停车位最多的朝阳居住区,也是平均3户一个车位,最少的顺义居住区则高达14户一个车位;全北京只有石景山区首钢地区和八大处地区为绿色(停车位充足区域)。事实上,一台车既要在居住区停放,也要在工作区停放,1∶1的配比也许并不够用。基于生活感受和媒体报道,当前的社会舆论普遍认为好好停车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车位缺口有多大、分布情况如何、市民停车习惯等关键信息应迅速摆上桌面,引导全社会理解,一起来把问题想透、把对策弄准。

  治理是不断改进的过程,消灭了老毛病,往往还有新问题。以前千方百计都没禁住的黑摩的,逐渐被共享单车挤走了,可又滋生了人流量大的地区单车的占地问题。这些年来,我们并不缺少解决停车难的技术创新和社会实践,一些小区的错峰停车、闲置办公和商业车位的夜间开放、停车APP的整合引导等,都在紧张条件下改善了停车状况。然而,类似的探索要深入和普及,还需要政府和社会公众一起打好配合。有些新问题的解决,其实已经超出了交管部门的职能,需要多个部门在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共同努力。

  当然,规范市民的停车行为,也是继续提升停车供给和服务的基础。鉴于当前的紧张状况,人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汽车与生活的关系。从历史上看,当下的停车之难,其实是在还过去小汽车导向的城市发展规划之债。小汽车数量迅猛增长的城市,必然要求越来越宽的路、越来越多的停车场、越来越短的红灯时间,而当人们转而追求“和谐宜居之都”、当城市老龄化日益成为现实、当土地使用已接近极限,对汽车加大约束也在所难免。在北京一些公交完备、自行车和步行方便的区域,汽车已经不再是一种刚需,而成为一种奢侈,甚至是一种累赘。

  转型可能带来诸多不便,但难以回避。十几年前,有位学者参加推动公交优先发展的会议,市长只给他5分钟时间发言,现在决策者则能够听一到两个小时。转型期的城市治理者,要勇敢面对治理中出现的弊端和病灶,也要真切分担老百姓的现实压力,科学规划并灵活调整方案,才能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许多时代命题。

  《 人民日报 》( 2017年04月13日 05 版)

[责任编辑:李帅]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