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起,北京市3600多家医疗机构同时启动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对患者而言,去医院看病需要支出的费用“有升有降”。药品费用预计平均下降两成,“以药养医”成为历史;医事服务费正式亮相,旨在更合理地体现医护人员的技术劳动价值,推动分级诊疗。
医改和百姓的利益密切相关,检验医改新政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老百姓的切身感受。药费降了,必须点赞。不过,类似于医事服务费这样的新鲜事物,老百姓接受起来恐怕有个过程。以三级医疗机构为例,不管是普通门诊的50元还是知名专家的100元,相比于过去几块、十几块的挂号费,涨幅不小,北京医保可以定额报销其中的40元,外地患者如果全部自掏腰包,这笔费用又发生在诊疗活动前,患者对这部分支出难免会非常敏感,对诊疗过程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新变化,医疗主管部门和医院首先要反复宣传、解读,和患者解释清楚,获得患者的认可,同时也方便他们的选择。就诊过程中,医生如果能多花些时间倾听患者的陈述,对病情的判断、结论,能多给病人做些解释,患者就会少点疑虑;反之,医生如果惜字如金、态度冷淡,让患者感觉医院还是一样的医院,医生还是一样的医生,某项看病费用反而有所增加,难免引发新的医患矛盾。
实际上,医事服务费远不是看一个门诊号给医生多少钱的概念,该怎么分配需要精打细算。北京朝阳医院从2012年起试点医药分开,将部分医事服务费纳入职工绩效奖励分配,奖惩结合,考核内容制定的非常详细。以门诊医事服务费为例,不仅考核患者满意度、药占比等内容,被患者投诉3次以上的门诊医务人员,还会被扣发个人当月部分医事服务费。北京的医改新政刚刚铺开,各医院尽快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细则、服务标准,更有利于政策的执行,有利于患者满意度的提高。
北京医改新政顺应潮流、效果可期,实践过程中仍需打磨细节,才能未雨绸缪,打造成功的医改样本。(撰写:刘黎)
[责任编辑:李帅]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