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会见采访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3月15日新华网)
在记者提起对“简政放权”的期待时,李克强总理的回答铿锵有力,令人备受鼓舞。“简政放权核心是要转变政府职能,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我们必须进行自我革命,刀刃向内”“让群众少跑腿、少烦心、多顺心”、“要向依法依规的市场主体发出‘前行、前行、再前行’的信号”、“向依靠劳动创业创新者亮起‘可以、可以、再可以’的绿灯”……这一系列的重要表态,不仅表明了中央力促简政放权,深化改革的信心与决心,更传递出要营造更加公平便利和优质服务的市场环境换取人民群众更大福利的鲜明信号。
众所周知,本届政府成立之初,李克强总理曾在记者招待会上公开承诺:对国务院各部门现存的17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要削减三分之一以上。而现在,本届中央政府不仅提前超额完成承诺目标任务,而且还在持续“加码”深化这项改革。比如,2016年,取消152项行政审批事项、清理规范192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减少23项投资项目报建审批、取消222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在经济下行压力之下,我国不搞强刺激,而是抓住了政府和市场关系没有理顺的“病根”,用改革的办法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激发经济的内生动力。
然而,简政放权是政府的自我革命,削权是要触动利益的,随着简政放权深入推进,取消和下放行政权力的改革红利在逐渐释放的同时,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一些暗礁藩篱也逐渐显现。比如,有的地方“明放暗收”、放权“躲猫猫”,有的地方虽然权力下放了,但还存在“接不住、管不好”等问题,改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毋庸置言。
在改革发展的道路上,简政放权肩负重任。将改革推向纵深,就要坚决把该“放”的彻底放开、该“减”的彻底减掉、该“清”的彻底清除,用政府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只有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实现责任和权力同步下放、放活和监管、服务同步到位,从而进一步创新和完善自身的服务,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正如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必须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
推进“放管服”,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这是牵动“牛鼻子”的改革,必须“自我革命,刀刃向内”,持续“加码”。正如李克强总理曾强调的:‘放管服’改革,我们会一以贯之、锲而不舍持久向纵深推进。因为这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转变政府职能的根本之举。只有坚持不懈推进这项改革,企业活力才能真正得到迸发,百姓才能从中获得实惠。”
[责任编辑:韩静]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