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大陆观察

“小鲜肉”要话语权还得拼演技

2017年03月15日 15:20:00  来源:四川在线
字号:    

  天价片酬、不会演戏、爱用替身……近日,关于“小鲜肉”的争议屡见报端,资深导演、前辈演员和著名编剧纷纷站出来,指责其对国产电视剧行业的破坏。最近,媒体又在讨论:“小鲜肉”这个锅背得冤不冤?

  近年来的中国影视界,“小鲜肉“是票房保证。但在舆论场,所谓的“小鲜肉”演员正在受到口诛笔伐。国际巨星成龙,对小鲜肉恨铁不成钢,直言“看你几时完”。脱口秀红人金星,对“小鲜肉”冷嘲热讽,“数字小姐”“小腊肉”让谁中招都受不了。而“小鲜肉”,在今年政协更是被架在火上烤。宋丹丹暗讽小鲜肉“爱攀比毛病多”,陈凯歌对小鲜肉的演技不以为然,陈道明批评小鲜肉“手破了就当敬业”。

  对小鲜肉现象的讨论,是放在中国影视虚假繁荣的背景之下。很容易让人联想,既然小鲜肉拿去了制作预算的大半费用,资深戏骨演员们只能演配角,中国影视有市场没口碑,这锅只能让小鲜肉来背。做字面意思上的推理很容易,然而也有人替小鲜肉鸣不平,认为称得上有票房效应的小鲜肉就20多位,每年卫视级别播出的热门剧有100多部,没有好作品哪能都怪小鲜肉?陈凯歌则说,老一辈演员都不读书,怎么责备年轻人?

  可以想像小鲜肉演员们的郁闷,影视早已不是文化事业,而是产业,小鲜肉自带粉丝,哪怕烂剧也有人爱看,不是说市场是配置资源的主导要素嘛?既然当红小鲜肉出脸面稳赚不赔,多赚点钱咋就招人嫌弃?若说一身坏毛病,那不也是被市场惯的?可是没有小鲜肉演员站出来为自己辩解。身为政协委员的资深演员或导演,大多是德艺双馨的典范,在共商国是的两会上批评小鲜肉现象,一方面说明它关系到中国文艺的发展净化,一方面说明在文艺界资深人士掌握着话语权。

  小鲜肉搅混了影视市场,似乎已成共识。但鉴于目前为止,尚没有小鲜肉出来辩解,这其实是一场主角缺席的审判,背后是影视界新旧力量的话语较量或利益博弈。资深导演演员们,因为收视率或票房不向着他们一边,正在感受到被边缘的焦虑,当然他们的演技和职业操守大多过硬,只是能给他们鼓掌的年龄偏大观众心有旁骛。而那些小鲜肉演员,在90后、00后观众的用脚投票下,得到“唯利是图”的资本方力挺,在利益变现上因为得颜值而得天下。但他们毕竟根基尚浅,而且实在拿不出能经历时间考验的经典作品,在话语权上只能处于弱势。

  如果说“小鲜肉”单指颜值,那么陈道明、唐国强们年轻时,其实也是小鲜肉。镜头前即便不以帅气美丽著称的演员,年轻时放在普罗大众中大多也堪称小鲜肉。小鲜肉本该指年轻有朝气活力,如今成了“德不馨艺不精”的代名词,更成了中国影视摆烂的替罪羊。表面看是影视界新老力量博弈新势力缺乏话语权,实质上还真是小鲜肉自己不争气。为什么曾经也是“小鲜肉”的陈道明、张国立们,早年时却能经典多多,而现在钱拿的更多、条件更好的网红演员们,能闹出演戏就是念数字、大多用替身的丑剧?胡歌也曾经是小鲜肉,当红时急流勇退去美国充电,要演技不要收益,这对小鲜肉们能不能有所触动? 艺术表演最重传承,老演员得到应有尊重,年轻演员保持谦卑,大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不是更好?可如今的中国影视,新老演员互相看不上,焉能共同推动文艺事业繁荣?

  资深演员们批评小鲜肉们,小鲜肉没一个接招,希望他们听到了其中的鞭策之意,你们要明白,要有话语权,不能靠脸蛋和话题,只能拿演技和作品去拼取。(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责任编辑:李帅]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