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应把贫困信息视为个人隐私
只有把贫困信息真正地当作隐私来对待,并在公开与保护之间适当平衡,坚决摒弃公开比穷,才是对贫困生的最好尊重,才能确保贫困生评定过程的公平合理
针对近日一些媒体报道的有地方学校评定助学金时让学生当众比穷的情况,教育部1月22日下发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保护受助学生尊严”。公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助情况的内容,不能涉及学生个人及家庭的隐私;评定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时,不能让学生当众诉苦、互相比困;采用隐性的方式,避免大张旗鼓的发放款式相同、规格统一的资助物品,把困难学生与非困难学生割裂区分开(1月23日中国新闻网)。
对贫困学生以资助有助于其顺利完成学业并改变命运。但如何有效识别贫困学生,则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至少不应当让贫困学生自揭伤疤,当众比穷,否则,就可能出现物质上实现扶贫而精神上产生伤害。因此,有必要将贫困学生的贫困信息当作隐私来对待,而应考虑通过学生自行申报和大数据、信息共享等方式综合认定贫困学生。
当前,部分家庭出现贫困是不能否认的客观现实,善待贫困群体也是国家和社会的责任。但由于受不良社会风气和错误理念的影响,一些人可能会对贫困群体产生歧视和排斥。贫困群体也会产生自卑心理,不愿透露相关信息。因而,此类信息完全属于应受保护和尊重的个人隐私。从法律上讲,隐私权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权利。结合贫困群体来说,隐私权包括人们有权决定是否向他人公开相关贫困信息,获悉该信息的机构或个人也应严格保密,不得无故泄露和公开。
[责任编辑:韩静]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