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建赝品文物,不如在原址建个遗址保护纪念碑,昭示后人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20多年前被拆的济南老火车站,是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长久的痛。这个建于100多年前的哥特式老建筑,被誉为“20世纪初世界上优秀的交通建筑,是当时中国可与欧洲著名火车站相媲美的建筑作品”。被拆之后,当地曾有过复建动议。最近,当地媒体就复建展开新一轮调查投票,似乎想弥补当年的遗憾。
当初的粗暴拆除,事后证明是一个无知且短视的重大失误。想复建出于怀旧也好,出于纪念也罢,这种情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历史建筑其实不可再生。面临损毁的建筑,可以秉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做一定程度的修复,但这和重建一座“赝品”老车站,还是不同性质的事情。
无论从必要性还是可能性来讲,被拆除的济南老火车站,已经不具备复建的条件和基础。拟建地点并非原址,设计细节和施工详图也无从查考,只能用现代的材料和工艺,即便造出一个与原来一模一样的建筑,能算得上“原汁原味”吗?这样的复建,正像老车站工作人员说的,“拆了真的,建个假的,有什么意思呢?就是个赝品”。失去文化意义,最多成为摆设,聊以自慰罢了。
这样一股复建风潮,也是业内专家极力反对的。著名文博专家谢辰生几年前就批评过这股风气,也强烈反对复建济南老火车站:“《文物保护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不可移动文物已经全部毁坏的,应当实施遗址保护,不得在原址重建,原则上是这样。我并不提倡重建,因为它不光是一个形式,使用原来的工艺、结构、材料,那才叫真正的复建。现在连阿房宫都要重建了,既不符合法律的原则,也不符合文物保护的原则,简直是胡闹。重建之风是时候应该刹一刹了。”
对历史文物本身的保护,固然重要,但更不可或缺的,是对先人曾经走过的那段历史心存敬畏。不关注历史文物背后的文化血脉,强拆和重建,其实都是展现当代人文化强权的一种方式。从技术上讲,将来只要留有图纸,也许什么样的建筑都可以复建,但它身上承载的历史和文化却难以重现。文化传承和历史积淀有它自己的足迹,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倘若以为靠一笔巨资投入和一堆建筑材料,就能连通历史、追续文脉,文物恐怕将沦为现代人的玩物。倘如此,即便圆明园、阿房宫重新矗立在那里,还是它自己吗?还能有当年的气度吗?
保护文物,背后是敬畏历史,不可因为技术进步而盲目自大,而要遵循文化建设的内在逻辑。关于复建济南老火车站的讨论,反对与同意的比例到底是多少,并没有多少意义。就让市民的投票参与,成为一次普及历史文化、增强保护意识的过程吧。要建,不如在原址建个遗址保护纪念碑,昭示后人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柳成荫)
[责任编辑:郭碧娟]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