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种新药进入市场过程中,会有几个关键的环节构成一个完整的利益链条。那就是从医药企业——临床试验代理机构(中介)——试验基地(医院)。一些招募“中介”为了推动试验尽快进行拿到招募费,出现种种违规违法行为。其从业人员也良莠不齐,默许或者主动帮受试者作假。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在试药这个灰色链条中,受试者、中介、医院、药厂,每一环“都可能是造假者”。(12月19日《新京报》)
众所周知,临床试验数据是否严谨可靠,是药品上市前关键的守门环节。可是,如果药品的试验数据可随意造假,那这个环节就是虚置的,药品上市就会存在极大的隐患。此种数据造假的危害,比单纯的假药生产更可怕。因为它说明,整个“试药”产业链条存在不正常的利益流动。
剖析这条利益链条,我们可以发现,受试者、中介、医院、药厂可能存在高度统一的共同利益。对于药厂而言,只有临床试验获得成功,药品才能正式上市获利,并且,越早上市利润越高。对于中介而言,它是按单收费,其造假数据做得越漂亮,造假的神通越广大,得到的报酬也就越多。对于医院而言,它要从药企那里获得试验经费,难免出现和药企串通的情况。并且,为了追求最大化的利益,医院还可能会控制试验成本。而对于试药者而言,他们本来就是为了赚钱,越有造假现象存在,他们在这行才越好混,并且收入越高。
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的临床试验机构数量供不应求,并且有资质的临床试验机构大多在知名大医院。这些大医院,有经验的试验医生原本就是稀缺的医疗资源,是诊疗大忙人,他们能花在药品试验上的时间是有限的。要验证的药品多,机构少,专业资深的人员不足,如此也就很难保证临床试验的质量。
我们知道,资本具有天然的逐利属性,药企也不例外。而药品是否合格,是一个非常专业的概念,它需要专业知识进行判断,更需要权威说法。因此,我认为,国家不妨将试药环节视为一种公共服务,建立系统的人才体系和机制去保障药品的安全。毕竟,药物进行临床试验,是新药审批的必备条件,事关国计民生。如此重要的环节,理应受到重视并谨慎对待。国家不妨成立专门的政府机构和部门去主管这个环节,或者在这个环节实行事业化管理。这样不仅能够明确试药者的标准,提高检验的门槛,进一步明确监管主体责任,还有利于整合资源,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利用互联网的围观优势,促进数据监管的阳光化,解决“关门审批”问题,避免社会猜忌恐慌。
事实上,试药造假并非新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也已对此进行过严厉打击。严打是必要的,但要彻底解决问题,还需从机制上堵漏。法网恢恢,发现试药产业链的问题应该只是个开头,我们更要彻底铲除病象生存的土壤。(文峰)
[责任编辑:郭碧娟]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