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大陆观察

用问责之剑护航扶贫事业

2016年09月23日 10:33:29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扶贫工作事关执政公信力,不是浮夸摆拍的作秀作态,更非优亲厚友的借花献佛,而是不能让一家一户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掉队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关于扶贫工作的讲话中引用这一生动深刻的句子,说明扶贫事业的特殊重要性。但媒体报道和有关部门案例通报显示,在农村和基层扶贫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仍然存在。

  今年1月1日至8月29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开曝光了扶贫领域突出问题325起。这些不正之风涉及:向低保户索取好处费、编造人头冒领低保金、套取私分扶贫补助金、截留贪污扶贫专项款,甚至在个别扶贫政策实施部门,出现严重的扶贫监管失职、扶贫专款挪用……对暴露出的这些问题,通报毫不讳言其危害性,将之定性为“挥霍群众对党的信任,侵蚀和削弱党的执政基础”。

  扶贫事业靠什么破解难题、化解廉洁风险?问责,是一个有力支点。“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正因如此,中央纪委在通报中,直接针对县乡层级执纪机构提出,“要把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为主要任务”,并直接要求对“不履行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党委、纪委”“不履行管理监督责任、失职渎职的”职能部门进行严肃问责。有权必有责,有责须担当,失责必追究,扶贫领域的问责之剑正锋利出鞘。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公布以来,中央纪委加大了对扶贫工作的监察问责力度,也加快了扶贫领域典型案件的通报频次。对通报案例进行统计可以发现,农村与基层扶贫领域的不正之风有三个特征。一是从涉案行为看,多数集中于精准扶贫的资格准入事项。325起典型案例,涉及危房改造资格认定和低保户名额确定的,占案件总量的47%。二是从涉案主体看,涉案人员向政策下沉的最底线集中。查处人员中村官腐败占67%,连同乡镇干部涉事主体共占查处总数的86%。三是从涉案地域看,突出问题在后发展地区呈现高发状态。根据当前通报数据,西南、西北12个省市自治区案例占查处总量近一半。中央纪委加大通报并直指问责,显然扶贫领域的决策和考核机制将由“宽”变“严”,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也将由“软”变“硬”。

  随着精准扶贫措施的渐次部署、系列专项扶贫领域的切实拓展,扶贫也成为典型监察案件的高发领域。这说明了今天的扶贫工作面临的严峻程度、艰巨程度、敏感程度。面对新的挑战,政策实施机构和执纪机构必须具有制度意识,要从机制上推陈出新,不让扶贫问责机制“写在纸上、说在嘴上、挂在墙上”,而是较真碰硬,将勇毅笃行的扶贫精神化为啃硬骨头、涉难险滩的扎实行动,化作谋发展、促小康的突破之举。惟有凭借这样刀过竹解的扶贫攻坚精神,才能取得不可阻挡的脱贫势头。

  扶贫工作事关执政公信力,不是浮夸摆拍的作秀作态,更非优亲厚友的借花献佛,而是不能让一家一户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掉队。以问责之剑,护航扶贫事业,就是要突破藩篱重重的利益障碍,以坚毅笃行的治理决心,成就我国扶贫事业的精神之变、气质之变。(杨永纯 作者为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扶贫杂志社总编辑)

[责任编辑:郭碧娟]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