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左右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维护教育公平。(9月21日 《长沙晚报》)
从《意见》的文本表述来看,此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触及了教育改革的一些敏感地带,并且针对中考制度的“软肋”和瓶颈问题,相关“手术”也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可谓亮点多多。比如,推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初中毕业和高中招生考试“两考合一”,这节约了考试成本,解决了学生对一些科目“不考不教,不考不学”的问题,为以后降低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打下了基础;再比如,大幅减少、严格控制加分项目,这提高了中考的公平指数。
而考虑到中考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本次改革将采用试点的形式,并且规定试点地区的确定由各地结合自身情况自行决定。这种“改革试点——改革总结——改革推广”的改革路径相对来说是低震动的,也是科学的改革方法论。
不过,我以为,在时下中国,中考改革已不再是单一的改革,到了现在这个阶段,中考改革中的任何一项革新都需要其他改革配套,否则改革就很难获得最大效果。比如,如何让更多随迁子女能在当地参加中考,就必须结合户籍制度等改革一道推进;比如,综合素质评价机制的引入是一个进步,但是这种综合评价如果不以考的形式存在,那又该如何制约老师的“主观裁量权”?所以,从这个切面来看,解决中考问题,必须根据各地情况,形成具体的、细化的解决方案。这要看在试点实践过程中,教育部门的试错和总结能力。
当然,对于一项改革,人们存在争议和期盼是正常现象,但是只要改革处在一个完善的过程中,我们就有理由相信,有改革才会有进步,改革在明天会变得更优。早在2012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发布的《关于2012年治理教育乱收费规范教育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就明确要求“在3年内取消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而今《意见》的出台不正是彼时《意见》的升级举措么?
30多年前,我们以“杀出一条血路”推进改革开放,取得了今天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可现在回头再看,这路上其实并没什么“血”,只是破除了一些利益掣肘。中考改革是改革大潮中的一朵浪花,它背后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洋流。中考招生制度设计如何更科学合理,不仅事关社会公正,更关乎民族未来。因此,相关部门更应继续迎难而上,把改革勇气和智慧转化为改革决策,以不断完善的改革举措回应民意的期盼。(文峰)
[责任编辑:郭碧娟]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