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大陆观察

“特供3D”不过是圈钱游戏

2016年08月29日 11:05:04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美国影片《谍影重重5》近日在国内上映,却迅速得到了一个并不光彩的诨名“叠影重重”,起因是该片在国内大部分影院和场次安排放映的3D版本中,打斗、追逐等场面晃动厉害、妨碍观影,有的观众甚至出现了生理不适。在媒体和影评人的持续努力下,环球公司最终回应了观众诉求,同意调整场次,安排更多2D版本排片以供观众选择。

  然而,引起观众不满的核心问题在于,这部影片几乎只在中国内地市场提供3D版本,并且是在拍摄制作完成后再进行的转制“伪3D”,这种转制版本被业界贬称为“特供3D”。也就是说,国内上映的3D版本,既不符合国际市场的规律,也不符合3D制作的规律,某种程度上说,基本就是一种畸形产物。

  自从2010年3D电影《阿凡达》上映,到2012年《泰坦尼克号》普通版本转3D版本在国内上映,收获了9.48亿元的票房以后,国内观众对3D电影的热情被点燃,片方和院线也发现了新的商机。2015年,3D电影占内地总票房的比例超过了50%,在观众需求和排片强势的双方加持下,3D大片在国内水涨船高。在引进大片方面,每年增加的配额全部划分给了3D或IMAX版本,而在国产片方面,甚至连一些爱情片、作者电影等并不适合的作品,也主动或被动地搭上了3D大船。

  资方、片方、院线捆绑而生的各种“特供3D”影片,说得直白点,就是为了圈钱。一方面,印上“3D”字样的电影票票价火箭式升高,相比普通版本要高出至少30%,而实际上转制的制作成本并不高,周期也很短。另一方面,出于种种原因,近年来新建影院的配置已经全面3D化,国内院线3D荧幕的比例非常之高,院线选片和排片嗜好也出现严重倾斜,这使得很多普通版本电影不转3D甚至都拿不到排片机会,在利益面前,他们不得不和3D抱团。

  《谍影重重5》和3D技术的不适配并非个案,实际上,业内人士甚至认为,从创作的角度讲,90%的电影根本不需要拍成3D版。但国内电影市场仍然没有走出“大片=3D”的认知误区,短时间内,似乎也很难跨越一切都要求大投资、大制作的泡沫期。

  不过,违背规律终究要受到规律惩罚。《谍影重重5》在国内市场上映后的票房成绩急转直下,日均跌幅超过30%,在观众的真实需求面前,片方调整版本安排的妥协,应该成为扭转市场不良风气的开始。而回过头来看国产片的创作生产者们,也应该破除对大片的迷信,以及急功近利的短视困局,处理好技术手段和内容创作之间的关系,放弃用3D来哗众取宠的行为。毕竟,国内观众的审美水平在日益提高,创作者们千万不要落后。(曹华飞)

[责任编辑:郭碧娟]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