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约奥运会终于开幕了,相比起历届奥运会的浩大声势,尤其是北京、伦敦奥运会的精致宏大,里约奥运会略显低调,但无论如何,这毕竟是4年一度的体育盛会,仍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特别是对中国观众来讲,中国体育代表团的表现更是牵动人心。然而第一天的比赛结束,“中国军团”一金未得,似乎很多届奥运会,这种情况都没有发生在中国身上了。
尽管如此,广大人民群众总体而言情绪稳定,无论是运动员还是观众,那种因丢失一枚金牌而呼天抢地的情形几乎没有了。但仍然有一些观众,对此表现出了深深的遗憾,金牌情结依旧深深地印在一些人的脑海里。这两种情形,本来都是极寻常的。但某些媒体的舆论(包括传统媒体和自媒体)却颇有厚此薄彼之处,理性观赛和金牌情结,大致地被贴上了先进与落后的标签。
同样地,人们赞美里约奥运会开幕式的同时,很多舆论又有意无意地贬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笔者就不免有点纳闷,比如说家里请客,有的人家量入为出,务实待客,不失厚道;有的人家,尽其所能,热情待客,也应该是一种美德。安能厚此薄彼如此?另外,有最新的统计数据表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花费,并不比里约的开幕式高多少,同样属于节俭办奥运。
同理,理性看奥运和金牌情结也没有什么高下之分。的确,很多年前,我们把金牌和国家荣辱联系起来,金牌背后所凝结的意义过于沉重,非体育和运动员所能承受。今天,很多人能够以纯粹体育的眼光,欣赏奥运,享受奥运,是时代的进步。但也不能因此而矫枉过正,把另外一些观众对金牌的看重,贬低为一种落后的观念和情感。事实上,竞技体育固然鼓励重在参与,但也强调更快更高更强。“竞”毫无疑问是竞技体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观众,以“竞”的心态观赛,因为金牌的得失而欢喜悲忧,又何尝不可?另外,体育虽然不应该被政治化,但当前的奥运会毕竟是以国家和地区为单位参赛,这就天然地把国家、民族的因素带到运动当中来,绝大多数的人,会把对国家民族的感情寄托到竞技当中去,这也是一种非常自然的感情流露,世界各国,概莫能外。一些“理性”人士,大可不必作为“中国特色”而鄙视之。
实际上,跟真正的理性紧紧联系在一起是包容,所谓的理性,如果排除了包容的内容,极容易沦为偏执。对于奥运的态度,同样如此。对奥运争金夺银,持什么样的态度,完全是一种个人选择。理性观赛,享受体育竞技的魅力,是一种好的态度。但真情投入,因金牌得而喜,因金牌失而悲,何尝又不是一种真性情?
这是一个多元的时代,但一些标榜多元的人,却对普罗大众对于国家、民族朴素的感情,极尽贬低挖苦之能事,以此来显示自己的高明,却丝毫没有显示出“多元”应该的姿态,这是值得警惕的。奥运这一全人类的盛会得以举行和延续,正是人类各个人群相互包容的结果。包容和弘扬的对象,自然包括人们寄托在体育竞技上面的对于国家民族的感情。这样一种感情与人类大同的理想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奥运的主旋律。(作者周云是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郭碧娟]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